2019年下半年《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及解析-1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6-18

单选题

2019年下半年《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及解析-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C.贾谊《论积贮疏》 D.吴均《与朱元思书》

2.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勾心斗角 B.飞鸾走风

C.美轮美奂 D.筑室道谋

3.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不同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

B.结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

C.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特点,避免内容发热遗漏和缺失

D.关注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的差异

4.在学习老舍《茶馆》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同样具有“京味”语言特色的剧本,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王朔《动物凶猛》 B.萧红《呼兰河传》

C.刘恒《窝头会馆》 D.曹禺《日出》

5.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步行街学习文化建设,为商店撰写对联,下列对联不合适的是( )。

A.素以为绚花逊色,馨而且暖长生香(水果店)

B.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茶叶店)

C.奇花异草增春色,雅竹幽兰缀而容(花店)

D.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

6.学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手法,下列适合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伟《山居秋暝》)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

D.道狭草木生,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田园居》)

7.为了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作品,探究小说的抒情特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汪曾祺《葡萄月令》 B.孙犁《荷花淀》

C.张天翼《华威先生》 D.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8.在名著名著阅读活动中,学生分组整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语段,下列语段与节日无关的是( )。

A.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立在坟间(鲁迅《药》)

B.当地妇女小孩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酒洒……全家出动到河边看划船(沈从文《边城》)

C.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一个黑的长胡子的……翻了一阵都进不去了(鲁迅《社戏》)

D.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曹雪芹《红楼梦》)

点击查看答案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学的文体常识。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A项,《游褒禅山记》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B项,《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C项,《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为贾谊呈给汉文帝刘恒的奏章。奏疏中,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了要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的重要建议。题目中的“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或“奏议”;D项,《与朱元思书》是骈文中的写景名篇。该篇是吴均给朋友朱元思述说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的一封信的节选,题目虽为“书”,内容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故本题选择D项。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成语的掌握。A项,勾心斗角,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原作中为“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B项,鸾,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凤,即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飞鸾走凤,意为“疾走着的鸾,飞舞着的凤”,形容建筑物雕梁画栋,富丽堂皇;C项,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D项,筑室道谋,意思是说盖房子的时候随便向过路的人请教,那是肯定盖不好的。后用以比喻无主见,盲目地征询意见,人多言杂,办不成事。该成语并不用于形容建筑。故本题选择D项。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课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以下6条内容:1.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2.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3.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4.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5.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习方式的转变;6.提高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实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本题主要针对第2条内容展开。 A项,对应课标“教学中应统筹考虑各个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要明确不同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B项,课标中明确提到“教师可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程度,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教学风格,有规划、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可见教师在教学学习任务群时,有较大的实施空间和相对灵活的处理方式。但选项中“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这一说法脱离了课标要求,也不切合教学实际。C项,每个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彼此之间又渗透融合、衔接延伸。课标中内容。D项对应课标“要关注共同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中学习重点、呈现方式和深度广度的差异”故本题选择B项。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京味儿”与“剧本”,从选项中选取一部同为描写北京生活的戏剧作品。A项,《动物凶猛》为王朔创作的小说,小说故事以“文革”为背景,描写了北京市一个部队大院中一群少年人的成长过程。后被改编为电影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作品体裁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B项,《呼兰河传》,是东北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该作品体裁为小说,且故事围绕东北小城的生活展开,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C项,《窝头会馆》创作于2012年,是北京人艺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一部话剧。剧中通过窝头会馆中几户小老百姓的悲与欢、离与合、希望与绝望,展现了老北平各色人等的生活历程。该剧用北京语音、北京方言本色出演北京人、北京事、北京的历史及这座古老城市的变迁,具备“京味话剧”的特征,符合题干要求,当选;D项,《日出》是近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戏剧。作品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人物,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恐慌影响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里,代表腐朽势力的上层社会在黑暗中“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种种活动,和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该剧集中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强烈的爱憎和迫切期待东方红日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该剧是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并非展现北京的人与事,故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本题选择C项。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解题时从“步行街”“商店”这一线索入手,依据题干要求选出“不合适的”一副对联即可。A项中“素以为绚花逊色,馨而且暖长生香”形容人的容貌,适用于化妆品店,不适用于水果店。B项适用于茶叶店。“竹无俗韵,茗有奇香。”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类比。正因如此,茶竹结缘。C项,由对联中的“奇花异草”和“雅菊幽兰”可知,此对联适用于花店。D项,“琳琅满架”可知书品锦绣、繁多。适用于书店。故本题选择A项。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中描写手法的掌握。“化静为动”是把静物显示出动态的一种表现手法。A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其中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动静结合,相得益彰;B项,“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杜牧的《秋夕》,其中上句写静,下句着意写动,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C项,“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出自黄景仁的《都门秋思》(其三),“美好的夕阳景象劝诱旅客登楼去观赏;山色萧条,悄悄地把一片秋意绕着城郭送过来。”诗中将夕阳、山色人格化,运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技巧赋予寻常的夕阳秋景以新的情态,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D项,“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该句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生动写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体验。诗句未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排除。故本题选择C项。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A项,《葡萄月令》是汪曾祺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从一月“葡萄藤”的冬眠开始,一直写到十二月份再次“冬眠”,展现给读者葡萄园中一年的劳动情景。该作品为抒情散文,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荷花淀》选自《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诗体小说”。作品融小说、散文、诗歌为一体,具有散文诗式的独特小说风格,全文景物描写清新自如,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语言朴素无华,清丽畅达。符合题干要求,当选;C项,《华威先生》是现代作家张天翼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刻画了一个浮夸、傲慢、权欲熏心,“包办抗日”的国民党官僚形象,其最大艺术特点是讽刺手法的运用。作品无关“抒情性”,排除;D项,《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其主要采用了幽默这一艺术手法来嘲讽丑恶的社会现实。作品创作无关“抒情性”,排除。故本题选择B项。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A项,选句出自鲁迅的小说《药》,描写的是小说结尾两个家庭在清明节扫墓的情景。通过对枯草、寒风的描写,显示出环境的寂静,渲染了两位老人上坟时的悲凉气氛。内容涉及传统节日——清明节,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B项,选文出自沈从文的《边城》,描写了湘西的端午节庆场面。内容涉及传统节日——端午节,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C项,选文出自鲁迅的《社戏》,社戏是旧时绍兴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源于该地农村春秋两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的习俗,用以酬福。社戏一般演3天多到10天或10几天。乡村还流行请亲友看社戏的习俗,届时,各户杀宰猪羊,制备酒肴,款待宾客。此类祭祀社神的民俗活动在浙江、湖北、贵州等地均有,但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故当选;D项,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描写了两府换门神、换符、贴对联,各家忙年事的热闹场面。内容涉及传统节日——春节,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故本题选择C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