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4答案及解析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6-18
单选题
2019年下半年《高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4答案及解析
31.体育课所采用的个体差异评价,其方法是( )。
A.个体水平与班级平均水平比较
B.个体水平与标准规定比较
C.个体练习后、练习前水平比较
D.个体水平与合格标准比较
32.运动技能教学中要求教师“精讲”是为了解决下列哪一矛盾( )。
A.约束与自主的矛盾 B.讲解与练习的矛盾
C.成功与挫折的矛盾 D.师生与生生的矛盾
33.现代三级跳远技术中,要求学生“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身体重心的移动轨迹是( )。
34.下列哪一选项能反映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评价体育教学的标准( )。
A.体育教学组织 B.体育教学方法
C.体育教学模式 D.体育教学原则
35.体育课中提高学生运动负荷最简捷的办法是( )。
A.减少队伍调动 B.选择集体练习
C.减少指导评价 D.注意讲解示范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简述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运动系统的影响。
37.简述体育实践类课程的特点。
38.简述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31.【答案】C。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被评价集合中的各个元素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一个元素的若干个侧面相互比较,即为个体内差异法。这种方法在运用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例如,某学生过去的体育课成绩是90分,现在是80分,说明该生体育学习成绩下降了。另一种情况是把被评价对象的某几个侧面进行比较,考察其所长所短。例如,一个学生学习体育课的情况可以从运动与参与、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意与合作等6个方面来考察,考察之后可以发现该生哪一个方面较好些,哪一方面较差些。这种评价方法充分照顾到了个性的差异,在评价过程中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压力。它的缺点是:由于这种评价法既不与客观标准比较,又不与其他被评价者比较,很容易使被评价者自满,或感到评价的价值不大,压抑被评价者的争先意识。
32.【答案】B。解析:在体育课中,讲解与练习一直是一对矛盾,体育习得即要求身体练习的量,又要求示范和讲解的量。讲解的时间长了练习的时间就短,练习时间长了讲解时间就不够。因此,在体育课堂组织与管理时,首先要处理好讲解和练习的关系,体现“精讲多练”,防止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
33.答案D。
34.【答案】D。解析: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35.【答案】B。解析:体育课各练习之间不同的间隔与联系会产生不同的运动负荷的累积效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调整练习间歇时间。练习与休息交替是调控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如延长或缩短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休息方式)等。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参考答案】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骨连接三部分构成,长期的科学的体育运动可对青少年运动系统有诸多影响。
科学的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促进骨的生长发育,改善骨的内部结构。
(2)骨周围肌肉活动得越多,骨的长度增长的越明显,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
(3)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依张力和压力的变化更加清晰而有规律。
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1)系统的体育锻炼可使骨关节面骨密质增厚,从而承受更大的负荷。
(2)系统的柔韧性练习可增加关节囊周围肌腱、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从而使关节运动幅度增加。柔韧素质的发展有助于动作的协调,对提高运动成绩、减少伤害事故和预防损伤有着重要意义。
体育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1)肌肉体积增加,肌肉体积的增大是由于肌纤维增粗的结果。肌纤维增粗的主要原因是肌纤维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
(2)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线粒体是肌纤维的供能中心,是形成ATP的器官,是细胞内氧化、产能的场所,是细胞的供能站、动力工厂。
(3)肌肉中的脂肪减少,在骨骼肌表面与肌纤维之间都有脂肪存在,体内脂肪多会对肌纤维的收缩形成阻力,降低肌肉的工作效率。
(4)肌肉内的结缔组织增多,力量训练可使肌肉结缔组织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在肌内膜和肌束膜均增厚,肌腱和韧带也明显增粗,上述变化都提高了肌肉的抗拉力性能。
(5)肌肉内的化学成分改变,经过长期训练,肌肉中的一些化学成分会明显增加,如肌红蛋白、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和肌糖原都有较明显的增加。
(6)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增多,系统的训练可使肌肉中毛细血管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管径也有所扩张,继而增加了肌肉的血液供应,改善了营养状况,提高了肌肉的功能能力。
37.【参考答案】
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的共同点是有规定的教学大纲;固定的班、组学生和课程表;在固定的任课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此外还有以下特点:
(1)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育实践课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在充满身体操练的条件下,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通过反复的身体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增强。
(2)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育实践课强调身体锻炼的效果,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3)体育实践课的组织复杂。中小学体育课班级人数多,男女合班,学生体质差异大,体育基础不齐,兴趣爱好不同。这些情况都增加了体育课的组织难度。
(4)注重思想道德和审美教育。学生在体育课上思想和行为的表现机会较多,也较为真实明显;体育课还包括姿势美、动作美和体型美的审美要求;此外,教学竞赛为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胜负,荣誉与友谊,个人与集体等思想品质要求,提供了有效途径。
38.【参考答案】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对体育教师教学理解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等三个方面。
(1)对体育教师教学理解能力的评价
体育教师的教学理解能力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对专业基础知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的认识与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价应观察其在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否渗透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和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否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等。
(2)对体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
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体育教师对于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掌握以及实际运用的情况;掌握从事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的情况,如教学设计、讲解、示范、提高、观察、组织教学和评价等能力;创造性教学的能力,如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能力、开发和运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能力等。
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生学会体育”和“教学生会学体育”两个方面。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仅仅“教学生学会体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学生会学体育”才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更重要的目标。所以,体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评价应突出“帮助学生获得终身体育学习的能力”。
(3)对体育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评价
体育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是对整个体育教学的掌控能力,主要体现在善于疏导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情感特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在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时,首先应评价体育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只有具备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教学组织管理。可以说,体育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其教学管理能力最基础的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具备体育与健康教学理念、对学生的管理能力等方面。其次,应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组织和管理能力,可以通过评价教师选择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能力以及实施能力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更多 >相关推荐
- 09-242019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真题(...
- 09-242019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真题(...
- 09-242019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真题(...
- 09-242019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真题(...
- 09-242019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真题(...
- 09-242019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真题(...
- 09-242020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
- 09-242020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
- 09-242020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
- 09-242020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
- 09-242020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
- 09-242020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真题(...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