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二(1)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8-19

单选题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二(1)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有疑问、当地政策不了解,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1.导读《傅雷家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傅雷在家书中多次提到的艺术家“克里斯多夫”是哪位作家创作出的,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司汤达 B.罗曼·罗兰

C.雨果 D.巴尔扎克

2.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联系了其他几篇已经学过的议论文,来帮助学生进行议论文阅读,下面不适合的是( )

A.《敬业与乐业》

B.《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C.《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D.《大自然的语言》

3.在四大名著的导读课上,教师询问学生哪一部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下面学生回答正确的是(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4.教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打算向学生推荐其他表现作者与友人惜别和深厚情谊的送别诗,下列诗歌不合适的是( )。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高适《别董大》

C.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D.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5.《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皆出自《世说新语》,下面这位老师在向学生介绍《世说新语》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是( )。

A.《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B.《世说新语》主要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锁语

C.《世说新语》共六卷,三十六篇

D.《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

6.教学王安石《伤仲永》时,教师推荐了几篇议论性文言文,建议学生积累阅读,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

A.《曹刿论战》

B.《鱼我所欲也》

C.《马说》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教学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时,教师指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美好感受和对美好春光欣赏和赞美的思想感情,并举例相同或类似情感的诗歌进行阅读推荐,下列举例不合适的是( )。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贺知章《咏柳》

C.杜甫《春望》 D.叶绍翁《游园不值》

8.语文课程改革倡导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

A.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校本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B.可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也可融入社会活动,开发社区资源。

C.课程资源的利用,不仅要考虑多数学生的共性情况,还要考虑特殊学生的个别情况。

D.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对语文学习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9.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展开讨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避免采用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

B.教师应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C.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D.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0.以下是某老师在进行《台阶》这堂课的教学实录,请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师:本篇课文较长,老师昨天已请同学们预习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理读故事。理读故事的要求是:围绕小说的标题“台阶”,理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内容。

生1:1-8小节,是小说的开端部分,台阶给我们家带来的满足及父亲认为台阶低。9-16小节,是小说的发展部分,父亲为造新台阶做准备。17-23小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父亲建造新台阶的过程。24-31小节,小说的结局部分,父亲对新建成的台阶感到不习惯。

生2:1-9小节,是小说的开端部分,父亲认为台阶低,想建新台阶。9-18小节,是小说的发展部分,父亲造新台阶的准备过程。17-24小节,小说的高潮部分,描述父亲建造新台阶的过程。24-31小节,小说的结局部分,写台阶建好了,父亲对新建成的台阶却感到不习惯。

师:两位同学对故事的理读出现了分歧,他们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呢?到底谁的答案更合理些?你们能否抓住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从回答的情况看,学生比较糊涂。)

师:(引导学生读第九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抓住其中的一个词“准备”,然后引导学生再找“准备”一词所出现的地方,学生发现第10小节的第一句话中出现了,通过读,大家一致认为9、10小节不能断开。教师继续追问,“准备”一词还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找到第16小节的第一句话“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这一句话起总结的作用,据此,学生一致认为小说的发展应是9-16小节。教师再引导学生抓24小节的第一句话“新台阶砌好了”和25小节的第一句中的“于是”一词,可见,小说的高潮部分应是17-23小节。)

师:当我们在理读小说的故事情节,产生困惑时,我们可以抓一些关键词句,注意这些句子的前后联系。想造台阶,准备造台阶、建造台阶,台阶完工,故事的情节紧扣台阶展开,台阶就是全文的线索,通过这一条线索,全文言之有序,条理清楚,因而,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应尽量言之有线,从而才能言之有序。

对以上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B.当学生理解出现分歧时,教师没有进行评价而是请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尊重学生的理解与感受

C.教师在最后归纳总结阅读方法的方式是不对的。

D.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给文章分层,在阅读中渗透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1.【答案】B。解析:克里斯多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中的主人公。 2.【答案】D。解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属于说明文范畴,而非议论文。其他三篇皆属于议论文。 3.【答案】B。解析:《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饿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罗贯中。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主题。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与题干要求不符,故不合适。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高适的《别董大》前两句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描绘了送灵澈上人辞别归去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与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以及诗人虽然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 5.【答案】B。解析:《世说新语》主要记载的是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锁语,而非南北朝时期。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文体。《曹刿论战》是记叙文,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长勺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中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用打比方自然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韩愈的《马说》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善用排比,层层深入对中心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进行论证。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及主题。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思想感情,故不合适。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贺知章的《咏柳》通过诗人描绘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写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很长时间门也没有人来开。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8.【答案】A。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是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9.【答案】A。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讲授法也可以启发学生,是我们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没有讲授、没有引导,学生的学习终会是无目的、无方向的。比如基本的创作背景、作者简历、文学知识还是需要教师的讲解的。 10.【答案】C。解析:教师并没有强制的将自己所认为正确的分层强加于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关键词,这样的方法不但注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 《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