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历史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你收藏了吗?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6-18

2020下半年历史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你收藏了吗?

考点一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一)原始社会

◆ 黄帝、炎帝的传说 黄帝、炎帝、蚩尤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都是父系公社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他们之间发生过两次比较大的战争,即涿鹿之战、阪泉之战。

◆尧、舜、禹的时代部落联盟采用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尧帝将王位禅让给舜帝,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大禹奉命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制服了洪水,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

◆ 三皇五帝 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五帝为颛顼、帝喾、尧、舜、禹(说法不一,此乃惯常说法)。

(二)奴隶社会

1.夏朝(公元前 2070—公元前 1600年)约公元前21世纪,禹去世后,其子启继承了父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 家——夏朝,而启也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地区的产生。

2.商朝(公元前 1600—公元前 1046年)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

3.西周(公元前 1046—公元前 771年)

◆ 武王伐纣 商代最后一任国君纣王昏庸无道,周部落的首领姬发联合各个部落,在牧野大战商军,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历史称为西周),定都镐,又称镐京。

◆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因宠爱褒姒,为博其一笑,点燃烽火,三戏诸侯,最终致使诸侯众叛亲离。后申侯串通西戎、戎狄入侵周朝,最终在骊山下杀了周幽王,西周灭亡。

4.东周(公元前 770—公元前 221年)

◆春秋争霸春秋时期,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另一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公元前 632年,晋文公与楚成王为争夺中原霸权,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决战。晋 文公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避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

◆ 卧薪尝胆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大败越军,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文种、范蠡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国力并最终灭掉了吴国。

◆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即所谓的“战国七雄”。齐桓公通过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确定霸主地位。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公元前 4世纪,魏国大将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 师,率军救赵。孙膑趁魏国内部空虚,直捣魏都大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中了齐军的埋伏,大败而归。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公元前 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 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出战,只知道根据兵书,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公元前 227 年,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格局。

(三)封建社会

1.秦朝(公元前 221—公元前 206年)

◆ 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地区——秦朝,定都咸阳。

◆ 焚书坑儒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进行“焚书坑儒”。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 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建立张 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5万楚军同秦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史称巨鹿之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

2.汉朝(公元前 206—公元 220年)

◆ 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农民起义的成果,进行了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战争”。最后,刘 邦战胜了项羽,并于公元前202 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地区的粮仓丰满,府库内铜钱充足。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张骞共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 李广、卫青、霍去病 李广,令匈奴闻风丧胆的“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里的“飞将”即指李广。汉武帝期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是霍去病的名言。

◆ 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刘秀统一中国,重建汉室天下。并采取种种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3.三国时期(公元 220—265年)

◆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200 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会战,曹操以少胜多,全歼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

◆ 赤壁之战 三国时代的第二场大战,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 三国鼎立公元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公 元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4.东晋(公元 317—420年)

◆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 383年,东晋仅以八万军力胜八十余万的前秦军,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东晋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5.隋朝(公元 581—618年)

◆ 开皇之治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之为“开皇之治”。

◆ 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 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开凿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6.唐朝(公元 618—907年)

◆玄武门之变公元 626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宫城的玄武门发动兵变,杀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继位,称唐太宗,年号贞观。

◆ 贞观之治 由于唐太宗知人善用,虚心纳谏,采取了轻徭薄赋、厉行节约等政策,并大力平定外患,稳定边疆,使贞观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故史称“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皇后,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开元盛世 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7.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公元 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他手下的将 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史称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废去后周皇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8.北宋(公元 960—1127年)

◆ 杯酒释兵权 中国古代北宋初期,宋太祖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杯酒释兵权”。

◆ 檀渊之盟 签订于宋真宗时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争,维持了相对平和的状态。

9.南宋(公元 1127—1279年)

◆ 郾城之战郾城之战是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发生于1139年。此次战役中,岳飞被秦桧安加“莫须有”的罪名,于1142年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被赐死。

◆ 襄阳之战 襄阳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

10.元朝(公元 1206—1368年)

◆ 崖山海战 宋元之间的大规模海上决战,最终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没。它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也标志元朝最终建立。

◆红巾军起义1351 年,刘福通领导农民起义,后遭元军镇压。但红巾军将领朱元璋率领的队伍不断壮大,于1368年攻占大都,灭元朝。

11.明朝(公元 1368—1644年)

◆ 迁都北京 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即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于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郑和下西洋时间:1405 年(第一次出使西洋)至 1433年(共七次,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地区和地区) 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12.清朝(公元 1616—1911年)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时间:1661—1662年初结果: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收复台湾。

◆ 康乾盛世 时间:起于平三藩之乱,止于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意义:我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

◆ 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6月人物:林则徐 事件: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时间:1840—1842年人物:英军结果:占领香港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1860年人物:英法联军(主凶),美俄(帮凶)结果:火烧圆明园,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影响:使我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洋务运动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时间:1898年(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人物:光绪帝、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 事件: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维新,此次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结果:触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光绪帝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时间:1900年6月人物: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原因: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结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签订《辛丑条约》。影响: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辛亥革命前期: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建立起统一的 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时间:1911年爆发结果: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意义: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五四运动事件: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广大群众、市民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从旧民主 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结果:通过了党的纲领,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意义: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时间:1926—1927年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结果: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结束:1927年4月,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 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人物: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发起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遵义会议:1935年 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旨在研判今后的军事、政治方针。会议否定了博古等人的提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州事变、柳条湖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起因: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人物:张学良、蒋介石、周恩来等原因:为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 卢沟桥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起因: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本军队悍然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影响: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 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伤亡情况:据战后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抗日战争胜利事件: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递交投降书,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结束。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

考点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 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开辟欧美航线)。

◆ 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开辟欧亚海上航线)。

◆ 1519 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

◆ 14—16世纪,欧洲反封建、反教会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 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马基雅维利。

◆ 176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 1782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步伐,开辟“蒸汽时代”。

◆ 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1848 年,德国三月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开始;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但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所以仍保留着大量的封建军事残余。

◆ 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宣言》《宅地法》,鼓舞北方士气,扭转战局;俾斯麦任普 鲁士首相,推行铁血政策。

◆ 19 世纪 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的发明和运用是其核心内容,电力时代到来。

◆ 19 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美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重工业(钢铁、石油、化学、汽车)发展及电讯业是工业化标志,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1915 年,西线——马恩河战役,东线——东普鲁士战役。1916年,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 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东线——坦能堡战役,1917年,西线——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美国参战,东线——俄国退出。

◆ 1917年11月17日,俄国十月革命。

◆ 1918年,德国投降,奥匈帝国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四大帝 国崩溃(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俄国)。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 1942年1月1日,26个地区签署《联合地区宣言》,之后陆续有21个地区加入,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 1947 年3月,“杜鲁门主义”提出,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美苏冷战开始。

◆1960年,众多非洲地区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总部设在日内瓦。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