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干货请拿走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8-17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干货请拿走

今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时间在2020年10月31日,离今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还有70来天 ,小编整理了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干货,希望可以帮助到准备考小学教师资格证的小伙伴们。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有疑问、当地政策不了解,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在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有两道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根据历年考查情况可以看出涉及班级管理和教育实施两种类别,考查知识点较为广泛,考生需要动用发散思维,放宽视野,不可揪住处不放,灵活应答。

教育实施的问题,可能会涉及到德育原则、德育方法、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班级管理的问题,可能会涉及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班级活动、班主任工作、突发事件处理等内容。

材料分析题的出题形式

1.评析类:请你评析材料中···现象、教师的做法、教师行为的原因。

2.策略类:面对问题,教师应采用···方法、策略,如何应对、应对要求。

3.功能、启示类:论述某种行为的好处、作用、功能、带给我们的启示等。

4.理解类:请你谈谈对···(某种关系、某句话、某思想)的理解。

5.教学设计类:可能设计到教学导入的评价、导入方法。

答题思路梳理

一天中午,六年级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突然,小海和小冰扭打在一起,吴老师看到了这一幕,迅速走上前去,严厉地看着他俩,一言不发,看到吴老师,他俩停止了打斗,吴老师说:"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都吃了,打球时发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你们竟然大打出手,丢人不?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自己处理。"几分钟后,他俩言归于好,并向吴老师承认了错误。

问题:

(1)评析吴老师对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10分)

(2)结合材料简述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基本要求。(10分)

解析:看到材料分析题,我们这样做。

第一步:先读问题。一是评析教师处理方式,就要求我们在看材料时要注意判断行为对错,有哪些依据。二是简述基本要求,其实就是方法、策略类问题。

第二步:确定关键点。关注第一步分析出的问题,根据材料分析有哪些答题点。在材料中吴老师的行为:第一时间阻止打斗,没有呵斥而是进行说教,并且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次的问题。效果: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错误,自行解决并重归于好。发散思维回忆相关知识点:学生观,德育原则,德育方法、教师期望行为。

第三步:组织答案。首先要注意书写规范和相应的格式,分条回答,一般采用总分总的形式来答题。其次,要注意答案的完整,答案一般应该包括知识点+知识点的解释+材料内容+怎么做。在组织答案的时候可以灵活应用。

材料分析题核心考点目录

考点点拨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基本理念:民主、和谐、个性、学生的主体性

基础教育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

(一)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三)教师观: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学校与社区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四)教学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五)教师教学行为:对待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对待教学关系,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自评、反思;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评价观

发展性课程评价:关注、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

新课程评价的特点: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考点点拨2——教学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口诀:"间接发展双教育"):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重点):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师如何进行备课:(1)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上好课的标准: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适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考点点拨3——德育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知行统一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指导实践法)、个人修养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

考点点拨4——课堂问题行为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建立学生档案;组织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课堂管理的功能: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

群体对个体的作用: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从众与服从。

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要受教师、学生、课堂内的物环境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课堂气氛的决定因素。

学生因素: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好,学生之间彼此团结、心理相容、凝聚力强,就易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反之,则会效果很差。

课堂内的物环境又称作教学的时空环境,主要指教学时间和空间因素构成的特定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时间的安排、班级规模、教室内的设备、教具、乐音或噪音、光线充足与否等。

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水平、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传递、公正评价,合理期望。

课堂纪律管理

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5.树立教师权威。

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强化良好行为;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如信号暗示、使用幽默、有意忽视、提问学生、转移注意、移除媒介、正面批评、劝其暂离课堂、利用惩罚等。

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结合

1、学校与家庭的协调方式:互访;通信联系;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

2、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要求: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教育作用的互补性;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作用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认知类

注意力的培养:培养间接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地运用表扬。

复习要点推荐

1.学生指导:心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理论、能力、人格发展)、小学生德育(德育原则与方法)

2.班级管理:班级与班级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处理方法、课堂气氛的调整方法)。

3.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实施的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课堂纪律管理),教育机智和教学策略、学习动机(分类、理论、培养与激发)。【课堂问题的处理,要以保障教学活动的进行为主要目的;教师要宽容大度,理解学生;原则上一视同仁,方法上因人而异;尊重学生人格,就事论事】

4.教师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5.课程改革的理念

专科
本科及以上
高中及以下
2-3年
1-2年
3-5年
1年及以下
5年以上
直播网课
报班辅导
在家自学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专科
本科及以上
高中及以下
2-3年
1-2年
3-5年
1年及以下
5年以上
25-50岁
18-25岁
18岁及以下
50岁及以上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