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常考知识点(四)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11-25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常考知识点(四)

距离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为了帮助考生在考试中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可以多背背。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预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

【高频考点】

1.个体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健康成长,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在实际活动中融为一体。

2.心理的发展,指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的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5.内发论代表人物及观点: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霍尔,他的典型论断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6.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7.外铄论代表人物及观点: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洛克,提出“白板说”。华生,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斯金纳,继承华生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想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以及报考条件、相关知识,敬请关注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