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1-03-02

2021中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距离2021上半年的考试越来越近了,考生都知道简答题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的一大题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在考试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简答题(中学),考生们赶快来看看,最好是能记住!

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

一、 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2)学习动机的功能有:①激发功能。学习动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一学习行为。学习动机是引起某种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对学习行为起着始动作用。②指向功能。学习动机能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指向某一具体目标。学习动机是引导某种学习行为的指示器,对学习行为起着导向作用。③维持和调节功能(强化功能)。

二、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按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表现为陈述观念的能力。

(2)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3)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1)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3)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

四、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客观条件,是指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2)主观条件,是指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五、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

6整体性原则

口诀:学生预防与尊重,发挥个别整体性

六、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1)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1)自我效能感的作用: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③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④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七、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②维果茨基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2)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内化说”。维果茨基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内化说是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3)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4)在维果茨基看来,“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有两层含义:①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4)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文化层面。

八、 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

(1)指导与示范。由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经历认知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动作技能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动作技能,明确学习任务,形成作业期望以及获得一定的完成任务的学习策略等。

(2)练习。动作技能只有经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形成。练习是指以形成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方式为目标而进

行的反复操作过程。

(3)反馈。在技能的练习中,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练习结果,有利于提高练习效率。

九、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就是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5)识记的方法。

(6)时间因素。

(7)情绪和动机。

记忆方法:客观材料(第 1 2 3 )+主观人(第 5 6 7)+任务(第

十、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7)有效地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更多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以及报考条件、相关知识,敬请关注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