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医师资格证不可以执业是怎么回事?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8-10
取得医师资格证不可以执业是怎么回事?
医师资格证属于技能证书,是通过全国统一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后,由国家卫生部统一发放的证书,属于对个人医疗技术方面的认可证书。持证人具有独立从事医疗活动的技术和能力,证书永久有效。但是仅仅是对技术上的认证,不具有执业资格,持证者若想行医,还需进行执业注册,持有医师执业证书。
医师执业证书是医生的上岗证书,是取得医师资格证后,提交执业注册申请后,由当地卫生局发放,表示允许在某个医院行医,并规定了行医范围,这是一个行政方面的认可。
如果在执业过程中犯了重大错误,可以直接吊销执业证。如果变更了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必须通过国家医师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医师变更执业注册申请及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因此,只有医师资格证,不能行医,两个证都拿到,才有资格行医!
扩展
根据《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内容如下:
医师执业应当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未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者,不得从事医疗、预防、保健活动。
1、注册条件:凡取得医师资格的,均可申请医师执业注册。
2、不予注册的情形:
(1)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2)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3)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4)甲类、乙类传染病传染期、精神疾病发病期以及身体残疾等健康状况不适宜或者不能胜任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工作的;
(5)重新申请注册,经考核不合格的;
(6)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参与有组织作弊的;
(7)被查实曾使用伪造医师资格或者冒名使用他人医师资格进行注册的;
(8)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