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考点(15)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9-21

临床执业医师《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考点(15)

第15节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2021年执业医师考试预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外阴癌

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好发部位是大阴唇,多见于60岁以上妇女。

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有菜花样的赘生物。

分期:

0期 原位癌(浸润前癌)基底膜完整

Ⅰ期 肿瘤局限于外阴和(或)会阴,肿瘤最大径线≤2cm

Ⅱ期 肿瘤局限于外阴部和(或)会阴,最大径线>2cm

Ⅲ期 肿瘤侵犯下列任何部位:下尿道、阴道、肛门和(或)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Ⅳ期 肿瘤远处有转移

处理:除了葡萄胎和绒癌首选化疗、无性细胞癌首选放疗外,其它都手术

宫颈癌

五、病因

人乳头瘤病毒(HPV)宫颈癌多与HPV16、18等亚型感染有关。

六、组织发生及病理

宫颈癌好发部位:宫颈原始鳞柱交界和生理性鳞柱交界之间所形成的区域称移行带区(鳞柱两种上皮交界处)

柱状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的两种方式:

1.鳞状上皮化 宫颈糜烂的愈合过程,柱状上皮从表面向下转化为鳞状上皮

2.鳞状上皮化生 柱状上皮从基底向上转化为鳞状上皮。(癌前病变)

3.在一些致病因素刺激下,可发生细胞异型性及组织异型性改变,形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为癌前病变,分为3级:

CIN1 宫颈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病变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

CIN2 宫颈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病变局限于上皮层的下2/3

CIN3 包括宫颈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4.宫颈浸润癌 分为微小浸润癌和浸润癌

(1)鳞状细胞癌 最常见

微小浸润癌 肉眼看不到,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深度不超过5mm,宽度不超过7mm

(2)宫颈浸润癌 (3)腺癌

三、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最常见,还可以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

一、临床分期

0期 原位癌 不破坏基底膜

Ⅰ期 癌灶局限于宫颈(包括累及宫体) 一期宫颈累

ⅠA  肉眼未见癌灶,仅在显微镜下可见浸润癌

ⅠA1  间质浸润深度≤3mm,宽度≤7mm A1深度3

ⅠA2  间质浸润深度>3mm至≤5mm,宽度≤7mm A2深度5

ⅠB  临床可见癌灶局限于宫颈,或显微镜下可见病变>ⅠA2

ⅠB1  临床可见癌灶最大直径≤4cm B1直径4

ⅠB2  临床可见癌灶最大直径>4cm

Ⅱ期 癌灶已超出宫颈,但未达盆壁。癌累及阴道,但未达阴道下1/3 二期未达盆,阴上来受累

ⅡA  无宫旁浸润

ⅡB  有宫旁浸润 B期旁浸润

Ⅲ期 癌灶扩散至盆壁和(或)累及阴道已达下1/3,或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非癌所致者除外) 三期肾盆累

ⅢA  癌累及阴道,已达阴道下1/3,但未达盆壁

ⅢB  癌浸润宫旁为主,已达盆壁,或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 B期达盆壁

Ⅳ期 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浸润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 四期肠受累

ⅣA  癌浸润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

ⅣB  有远处转移 B期远处移

二、临床表现

这里要记住一个词:接触性出血

多数宫颈浸润癌患者常主诉阴道分泌物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有腥臭。合并感染后有米汤样恶臭阴道分泌物。

三、诊断

1.筛查:宫颈刮

2.确诊:活组织检查

七、治疗

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CIN1:定期随访观察

CIN2-3:宫颈锥切术

2.宫颈浸润癌

I A期:可以保留生理功能,行宫颈锥形切除术

I B期以上:必需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

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1、分类

根据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宫体肌瘤按其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下列三种:

1.肌壁间肌瘤 最常见

2.浆膜下肌瘤

3.黏膜下肌瘤

二、变性

肌瘤失去原有典型结构称肌瘤变性

① 玻璃样(透明)变 最常见

② 囊性变

③ 红色变 一个子宫肌瘤病人在妊娠期或产褥期突然出现急腹症表现,肌瘤剖面呈暗红色,质软,腥臭味。

三、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取决于肌瘤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有无继发性改变等因素,与肿瘤数目关系不大

月经改变: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特别是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对月经影响不大。

还可以有下腹部包块和白带增多等表现。

一、处理

1.肌瘤较小、无症状者随访观察

2.雄激素:拮抗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用丙酸睾酮25mg肌肉注射,每5日1次,月经来潮时每日1次。每月总剂量不超过300mg。

3.子宫超过10周妊娠大小,有慢性失血的手术治疗

(1)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用肌瘤切除术

(2)肌瘤多而大,症状明显,无生育要求的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

五、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较大肌瘤可影响胎儿下降导致梗阻性难产。

红色变经保守治疗几乎均能缓解,无效者行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癌

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

一、病因

1.雌激素刺激增加 如口服避孕药

2.体质因素 一般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4.遗传因素

二、癌前病变

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分为I II III级,和宫颈癌一样

三、病理

子宫内膜癌分为以下类型:内膜样腺癌、黏液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鳞癌、未分化癌和混合型等

内膜样腺癌 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四、转移途径

主要转移途径为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晚期可出现血行转移。

三、分期

苗老师的原创歌决:(真是救苦救难的苗哥)

一期宫体累 小半是B期

二期宫颈累 A腺B质累

三期局部转 浆膜附件A

扩散阴道B 盆腔腹主C

四期远处移

I期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一期宫体累

IA  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IB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小半是B期

IC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Ⅱ期 肿瘤侵犯宫颈,但未超出子宫 二期宫颈累

ⅡA 仅宫颈内膜腺体受累 A腺

ⅡB 宫颈间质受累 B质累

Ⅲ期 局部和(或)区域转移 三期局部转

ⅢA 肿瘤浸润至浆膜和(或)附件,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 浆膜附件A

ⅢB 肿瘤扩散至阴道 扩散阴道B

ⅢC 肿瘤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盆腔腹主C

Ⅳ期 四期远处移

ⅣA 肿瘤浸润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ⅣB 远处转移(不包括阴道、盆腔腹膜、附件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但包括腹腔内其他淋巴结转移)

四、临床表现

表现特点: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

七、诊断

1.首选:超声检查

2.确诊:分段诊刮

八、治疗 手术治疗

I期:切除子宫加双侧附件

II期:广泛性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和肿瘤细胞减灭术

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肿瘤,卵巢恶性肿瘤死亡率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高的。

一、组织学分类及分级

1.组织学分类

(1)上皮性肿瘤:主要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

①浆液性 向输卵管方向转移

②黏液性 向宫颈粘膜方向转移

③子宫内膜样肿瘤 向子宫内膜方向转移

(2)生殖细胞肿瘤 来源于胚胎性腺的原始生殖细胞,如无性细胞瘤、畸胎瘤、内胚窦瘤、绒毛膜癌,只要记住什么什么胎啊、胚、绒毛、无性这些东西,都是生殖细胞肿瘤

(3)性索间质肿瘤 如颗粒细胞瘤

(4)转移性肿瘤 如库肯博克瘤(它是胃癌种植转移过来的)

二、卵巢恶性肿瘤转移途径

主要的转移方式是直接蔓延及盆、腹腔播散种植。淋巴道也是重要的转移途径

七、病理

1.卵巢上皮性肿瘤

(1)浆液性囊腺瘤 是最常见的类型

①浆液性囊腺瘤是良性,多为单侧。

②浆液性囊腺癌是恶性,多为双侧。

v 粘液性囊腺瘤 多为单侧,体积较大或巨大。多房,充满胶冻样粘液,

v 卵巢内膜样肿瘤 特点与子宫内膜癌十分相似,常并发子宫内膜癌

2.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青春期前的发生率占60%~90%。

(1)畸胎瘤 成熟的畸胎瘤为良性,又称皮样囊肿,是卵巢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高度特异性畸胎瘤,如卵巢甲状腺肿,可以分泌甲状腺素,引起甲亢

未成熟畸胎瘤是恶性肿瘤。(越长越良性)

一、无性细胞瘤 放疗特别敏感,无需手术。

二、内胚窦瘤 患者血清AFP浓度较高,是诊断及治疗监护的重要标志物(己经出现过三次AFP了,在内科里的AFP代表肝癌,在产科里的AFP代表胎儿神经管畸型,在妇科的AFP,那就是内胚窦瘤)

1.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1)颗粒细胞瘤 能分泌雌激素。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可发生腺癌

(2)卵泡膜细胞瘤 也能分泌雌激素

(3)纤维瘤 可伴有胸腹水。(也叫梅格斯综合征)

4.卵巢转移性肿瘤 任何部位的原发性癌均可能转移到卵巢。常见的原发性癌有乳腺、胃、结肠、生殖道、泌尿道以及其他脏器等。

四、诊断

B超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

肿瘤标志物:CA125(上皮性卵巢癌)、AFP(内胚窦瘤)、HCG(原发性卵巢绒癌)、雌激素(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睾酮(睾丸母细胞瘤)

五、并发症 蒂扭转、破裂、感染、恶变四大并发症。

蒂扭转 为常见的妇科急腹症 常发生于皮样囊肿,多在体位改变时发生,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妇科检查触及肿物张力大,压痛,尤以瘤蒂部压痛明显。蒂扭转一经确诊马上手术,术时应在蒂根下方钳夹,再将肿瘤和蒂一并切除,钳夹前不可回复扭转,以防栓塞脱落。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提醒
  • 距离2022年考试还有

    2021年考试时间:6月10日

  • 报名时间2022年1月6日-21日24时
  • 准考证打印一般于考前20天开始打印
  • 考试时间2022年6月开始(技能)
  • 成绩查询综合笔试在考后2个月公布
  • 证书注册拿成绩单和资格证后可注册
最近直播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