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复习要点(9)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9-27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复习要点(9)

第九章 清热药

2021年执业医师考试预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定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性能:味甘、苦、性寒。归经广泛。

◆功效应用:

◇清热:里热证(表邪已解,内无积滞)

◇分类:

●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脏腑火热证

●清热燥湿:湿热证。(性偏苦燥清泄,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等

●清热解毒:热毒证(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等证。)

●清热凉血:营血分热证(主入血分,功能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热证。)

●清退虚热:虚热证(功能清虚热、退骨蒸,主治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运用配伍:

◇药证相符

◇热易伤阴、苦燥伤阴:常配养阴生津药

◇内有积滞、火热上炎:配泻下药

◇热极生风:配息风止痉药

◇高热神昏:配开窍药

◇口渴气短:配益气生津药

◇表邪未解:配解表药

◇脾虚便溏:配健脾益胃药

◆使用注意:

◇药性寒凉,易伤脾胃

◇苦燥伤阴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性味:苦、甘,寒

◆功效应用:

◇清热泻火:

●气分实热证

●脏腑火热证:肺热、胃热、心火、肝火

适用证: ●气分实热证;

肺胃心肝实热证。

石膏、知母

石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知母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相同点:

◇清热泻火,除烦:

●气分实热证,常相须为用。

●肺热咳嗽。

◆不同点:

◇石膏:泻火力强

○气血两燔

○热病伤津

●重清肺胃实火:

○肺热咳嗽。配麻黄

○胃火上炎,头痛、牙痛、消渴

●生肌敛疮(煅):溃疡不敛、水火烫伤

●注:先煎。

◇知母:滋阴润燥力强

●重滋润肺胃:

○肺燥咳嗽。配贝母

○肠燥便秘

●滋肾降火: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配黄柏

○阴虚消渴

芦根、天花粉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相同点: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热病烦渴

●肺热咳嗽

◆不同点:

◇芦根:清热力强

●清肺排脓:肺痈吐脓,配薏苡仁

●清胃止呕:胃热呕吐、呃逆

●利尿:热淋

◇天花粉:生津为优,阴虚消渴多用

●清肺润燥:燥热咳嗽

●消肿排脓:痈肿疮疡

●注:反乌头

竹叶、淡竹叶

竹叶: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相同点:

◇清热泻火、除烦:

●热病烦渴。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利尿:心热下移小肠,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不同点:

◇竹叶:清心除烦力强,兼生津,热病烦渴、小儿惊热多用

●竹叶卷心:清心火力更强。

◇淡竹叶:长于清热利尿,湿热下注:小便不利、水肿、黄疸多用

栀子

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清热力强,善泄心、肺、胃、三焦之火

◆既清气分热,又清血分热

◆泻火除烦:

◇热病心烦,躁扰不宁要药

◇肝火上攻:目赤肿痛

◆清热解毒:火毒疮疡

◆清热利湿:

◇湿热黄疸 ◇湿热淋证、血淋

◆凉血止血:血热吐衄

◆消肿止痛:外伤肿痛(外敷)

夏枯草、决明子

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

决明子: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相同点:

◇清肝明目,兼养肝:眼科常用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肝肾阴虚,目暗昏花

◆不同点:

◇夏枯草:清肝力强。

●散结消肿:

○痰火郁结,瘰疬、瘿瘤。

○乳痈肿痛。

◇决明子:明目力强,明目佳品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寒水石、鸭跖草

◆相同点:

◇清热泻火:热病烦渴。

◇解毒消肿:热毒证。

◆不同点:

◇寒水石:清热力强

◇鸭跖草:亦治风热表证

●利水消肿:水肿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相同点:

◇明目退翳:目赤翳障、羞明多泪。

◆不同点:

◇谷精草:

●疏散风热:

○风热上攻,目赤翳障

○火热上炎,头痛、牙痛、喉痹咽痛

◇密蒙花:清肝、养肝,虚、实均可

宜肝虚有热、目昏翳障

◇青葙子:清泄肝火力强

●平抑肝阳:肝阳化火,头痛眩晕

●注:扩瞳,青光眼忌用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性味:苦,寒。

◆功效应用:

◇清热燥湿:湿热证

●湿温、暑温夹湿→湿热蕴结,气机不畅

●蕴结脾胃→脘腹胀满、呕吐、泻痢

●壅滞大肠→传导失职:泻痢、痔疮

●蕴蒸肝胆→黄疸尿赤,耳肿流脓

●湿热下注→热淋涩痛,带下色黄

●流注关节→红肿热痛

●浸淫肌肤→湿疹、湿疮

◇清热泻火:脏腑火热证

◆使用注意

◇苦寒败胃,性燥伤阴,不宜过量

◇慎用:脾胃虚寒,津伤阴亏

或配健胃、养阴药。

◇治火热证、热毒证,配清热泻火、解毒药

苦参、白鲜皮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共同点:

◇清热燥湿:下焦湿热证

●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疥癣瘙痒

●黄疸尿赤

◆不同点:

◇苦参:力较强,兼杀虫

○湿热带下

○湿热泻痢、便血、痔疮

●利尿:热淋涩痛,小便不利

●注:反藜芦

◇白鲜皮:清热解毒,宜湿热疮毒

●祛风通痹:风湿热痹

黄芩、黄连、黄柏

黄芩:苦,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黄连:苦,寒。心,脾、胃、胆、大肠经

黄柏:苦,寒。肾、膀胱、大肠经

◆共同点:常相须为用

◇清热燥湿:湿热证

◇泻火解毒:火热证,热毒证

◇注:苦寒败胃,脾胃虚寒忌用

◆不同点:

◇黄芩:善清上焦湿热、肺火

○湿温、暑湿初起多用

○肺热咳嗽,痰黄质稠

○少阳证,配柴胡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除热安胎:怀胎蕴热,胎动不安

●炮制:

○生用清热

○炒用安胎

○炒炭止血

○酒炒清上焦热

●商品:

○枯芩善清肺火

○子芩(条芩)善清大肠

◇黄连:力最强,善清中焦湿热、心火、胃火

○湿阻中焦

○湿热泻痢要药,常配木香

○高热神昏、口疮

○血热吐衄

○胃火炽盛,牙痛、呕吐、消渴

○肝火犯胃,肝胃不和,配吴茱萸

胁肋胀痛、呕吐吞酸

○目赤肿痛、耳痛流脓

●炮制:

○酒炙善清上焦火热

○姜炙善清胃和胃止呕

○吴萸炙善舒肝和胃止呕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相火

○湿热带下 ○脚气、痿证

●退热除蒸: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配知母

龙胆

龙胆:苦,寒。归肝、胆经

◆清热燥湿:善清下焦湿热

◇湿热黄疸

◇带下、阴肿阴痒

◇湿疹瘙痒

◆泻肝胆火:肝经火热

◇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惊风抽搐

秦皮

【药性】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兼收涩:湿热泻痢、带下

◆清肝明目:肝火目赤

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共同点:

◇清热燥湿:湿热证

◇泻火解毒:热毒证

◆不同点:

◇苦豆子:止痛,杀虫

◇三棵针:跌打损伤

◇马尾连:热病烦躁、肺热咳嗽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性味:寒、凉

◆功效应用:

◇清热解毒:热毒证

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痄腮、热毒下痢、

瘟毒发斑、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

◇清热泻火:火热证

◆运用配伍

◇药证相符

◇热毒在血分:配清热凉血药

◇火热炽盛:配清热泻火药

◇挟湿:配利湿、燥湿、化湿药

◇疮痈、咽喉肿痛:配外用药

◇热毒血痢、里急后重:配活血行气药

◇疮疡体虚:配补气养血托疮药

◆使用注意:药性寒凉,易伤脾胃

金银花、连翘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共同点:常相须为用

◇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均可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清热、解毒:

●热毒疮疡,内、外痈均可,疮疡要药。

●热入气分,高热烦渴

●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

◆不同点:

◇金银花:疏散力强

○暑温烦渴

●凉血止痢:热毒血痢

◇连翘:消肿散结力强,“疮家圣药”

○痰火郁结,瘰疬痰核。

●清心利尿:热淋涩痛。

●附:连翘心:清泻心火:高热神昏谵语

穿心莲

穿心莲: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肺热咳喘,肺痈,咽痛

◇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燥湿:湿热泻痢、热淋、湿疹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大青叶:苦、寒。归心、胃经。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

青黛:咸,寒。归肝、肺经。

◆共同点: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血热毒盛,温毒发斑、吐衄

●痈肿疮毒,丹毒

●咽痛、喉痹、痄腮、口疮

◇大青叶、板蓝根:疏散风热: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不同点:

◇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

◇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散结

◇青黛:长于清肝泻火,息风定惊:

○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注:入丸散,1.5~3g

贯众

贯众: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清热解毒:

◇风热表证

◇痄腮、疮痈、烧烫伤

◇温毒发斑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尤宜崩漏

◆杀虫:虫疾

蒲公英、紫花地丁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

◆共同点: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外痈、内痈

●虫蛇咬伤

◇清肝明目:肝热目赤

◆不同点:

◇蒲公英:兼疏郁通乳,乳痈要药

●利湿通淋: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注:量大易致腹泻

◇紫花地丁:功专解毒,尤治疔毒

野菊花、重楼

野菊花: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重楼: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共同点: ◇清热解毒:痈肿疔疮,咽喉肿痛。

◆不同点:

◇野菊花:

●清泻肝火: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除湿止痒:湿疹、湿疮、风疹

◇重楼:毒蛇咬伤要药。

●凉肝定惊:惊风抽搐

●消肿止痛:跌打损伤

土茯苓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梅毒要药,杨梅毒疮、梅毒服汞剂中毒,肢体拘挛。

◇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痈肿疮毒。

鱼腥草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善清肺热:

◇内痈、外痈,肺痈要药

◇肺热咳嗽

◆利尿通淋:热淋涩痛。

◆清热止痢:湿热泻痢。

◆注:不宜久煎,肌注存在过敏反应。

大血藤、败酱草

大血藤:苦,平。归大肠、肝经。

败酱草: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共同点:

◇清热解毒、消痈:内、外痈均治,肠痈要药

◇活血止痛:瘀滞疼痛

◆不同点:

◇大血藤:善散肠中瘀滞。

○跌打损伤、经闭痛经

●祛风止痛:风湿痹痛。

◇败酱草:消痈排脓力强,肠痈首选

○肺痈吐脓。

○产后瘀阻腹痛。

射干、山豆根

射干:苦,寒。归肺经。

山豆根: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共同点:◇清热解毒、利咽:咽喉肿痛,喉科常用

◆不同点:

◇射干:兼祛痰,宜痰热壅盛者

●降气消痰:痰盛咳喘,寒、热均可

◇山豆根:解毒消肿力强,咽喉肿痛要药

宜肺胃火毒炽盛

○肺热咳嗽○牙痛口疮○湿热黄疸○痈肿疮毒

白头翁

白头翁:苦,寒。归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善清胃肠湿热、血分热毒

◇热毒血痢要药,湿热泻痢 ◇热毒疮疡

◇血热出血 ◇疟疾

◇阴痒带下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解毒: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肠痈腹痛

◆利湿通淋: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熊胆

熊胆:苦,寒。归肝、胆、心经。

◆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痈肿疮毒。

◆息风止痉:热极生风,惊痫抽搐

◆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痛。

◆注:0.25~0.5g,入丸、散

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

◆共同点:

◇解毒利咽:咽喉肿痛

◆不同点:

◇马勃:宣散风热、止血

◇青果:生津化痰、解毒醒酒

◇锦灯笼:化痰、利尿通淋

◇金果榄:止痛

◇木蝴蝶:清肺热、疏肝和胃

拳参、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共同点: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血痢、湿热泻痢 ●血热出血 ●热毒疮疡

◆不同点:

◇拳参:镇肝息风

◇马齿苋:热淋血淋

◇鸦胆子:截疟,腐蚀赘疣

◇地锦草:散瘀、利湿退黄

◇委陵菜:风湿痹证

◇翻白草:清泄肺热

漏芦、金荞麦、半边莲、山慈菇、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

◆共同点:◇清热解毒:痈肿疮毒

◆不同点:

◇漏芦: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金荞麦:消痈排脓

◇半边莲:毒蛇咬伤、利水消肿

◇山慈菇:消痈散结

◇千里光:清肝明目,清热利湿

◇白蔹:消痈散结、生肌止痛、反乌头

◇四季青:●凉血止血、敛疮

◇绿豆:解毒、消暑、利水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性能特点:

◇性味:甘、苦、咸,寒。

◇归经:心、肝。

◆功效应用:

◇清热凉血:营、血分热证

●灼伤营阴:身热夜甚、舌绛、脉细数

●热扰心神:躁扰不宁、神昏谵语

●热迫血行:斑疹、出血

●热盛生风:抽搐、手足蠕动

◆运用配伍

◇气血两燔:配清热泻火药,气血两清

生地黄、玄参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共同点: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入营血,烦渴神昏、斑疹吐衄

●热病伤阴、津伤便秘

●阴虚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注:脾虚便溏不宜。

◆不同点:

◇生地黄:力强,凉血滋阴要药。

○常治血热出血。

◇玄参:长于泻火解毒,散结消痈:

○目赤咽痛、痈肿疮毒、痰火瘰疬。

●注:反藜芦。

牡丹皮、赤芍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

◆共同点:常相须为用。

◇清热凉血:热入营血。

◇活血祛瘀:宜血热瘀滞者。

●血瘀证。●疮疡肿毒。

◆不同点:

◇牡丹皮:凉血力强,善透血分伏热。

○热病伤阴,无汗骨蒸要药

○阴虚潮热,盗汗遗精。

○善治肠痈

◇赤芍:活血力强,宜血滞诸证。

●清泻肝火:肝火上炎,目赤翳障。

●注:反藜芦。

紫草、水牛角

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

水牛角:苦,寒。归心、肝经。

◆共同点:

◇清热凉血解毒:

●血热毒盛、斑疹紫黑。●疮疡

◆不同点:

◇紫草:兼活血、透疹:

○麻疹不透。

○湿疹、水火烫伤(外用)

●注:性寒滑利,脾虚便溏者忌服。

◇水牛角:力强,兼定惊:

○高热神昏,惊风癫狂。○血热出血。

●注:入汤剂锉碎先煎

第五节 清虚热药

◆性味:寒、凉。

◆功效应用:

◇清虚热:虚热证

●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盗汗

●热病伤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运用配伍

◇常配清热、凉血、养阴之品,标本兼顾

青蒿、白薇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经。

白薇: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共同点:

◇清虚热、除骨蒸。

●热病伤阴。

●阴虚发热。

●阴虚外感,发热咽干、口渴心烦。

◆不同点:

◇青蒿:力强,善透阴分伏热,清虚热要药

●解暑: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截疟:疟疾寒热。

●注:不宜久煎。

◇白薇:善入血分,产后血虚发热。

●利尿通淋:热淋血淋。

●解毒疗疮:疮疡、咽痛、毒蛇咬伤

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地骨皮:甘,寒。归肺、肝、肾经。

银柴胡:甘,微寒。归肝、胃经。

胡黄连: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共同点:

◇清虚热,退骨蒸:阴虚发热。

◇银柴胡、胡黄连:除疳热:小儿疳积发热。

◆不同点:

◇地骨皮:有汗骨蒸要药

●清肺降火:肺热咳喘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银柴胡:清疳热力强,疳热要药。

◇胡黄连:

●清湿热:湿热泻痢、痔疮肿痛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提醒
  • 距离2022年考试还有

    2021年考试时间:6月10日

  • 报名时间2022年1月6日-21日24时
  • 准考证打印一般于考前20天开始打印
  • 考试时间2022年6月开始(技能)
  • 成绩查询综合笔试在考后2个月公布
  • 证书注册拿成绩单和资格证后可注册
最近直播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