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复习要点(4)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9-27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复习要点(4)

第四章 药性理论

2021年执业医师考试预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以偏纠偏

◆中药性能(偏性、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第一节 四气

◆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性质:寒、热

◇程度:凉与寒,温与热

◆确定:

◇依据:用药反应

◇基准:病证寒热

◆功用:

◇寒凉:阳证、热证

●清热泻火:实热烦渴

●凉血解毒: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疮疡

●滋阴除蒸:阴虚发热

●泻热通便:热结便秘

●清热利尿:热淋涩痛、黄疸水肿

●清化热痰:痰热喘咳

●清心开窍:高热神昏

●凉肝息风:热极生风

◇温热:阴证、寒证

●温里散寒:中寒腹痛

●暖肝散结:寒疝作痛

●补火助阳:阳萎不举、宫冷不孕

●温阳利水:阴寒水肿

●温经通络:风寒痹证、血寒经闭

●引火归源:虚阳上越

●回阳救逆:亡阳虚脱

◆临床意义:

◇基本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程度恰当。

◇寒热错杂、寒热真假。

◇注意季节、地域。

第二节 五味

◆含义: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淡附于甘、涩附于酸

◆确定:口尝味→功效味

◆功用:

◇辛:散、行、润(芳香药性) ◇苦:泄、燥、坚

●发散:表证 ●通泄:腑实、血瘀、气滞

●行气:气滞 ●降泄:上逆

●活血:血瘀 ●清泄:实热

●滋润:燥证 ●燥湿:寒湿、湿热

◇甘:补、和、缓 ●坚阴:阴虚火旺

●补益:虚证 ◇咸:下、软

●和中:脾胃不和 ●泻下:大便燥结

●和药:解毒、调和药性 ●软坚: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

●缓急:痛证 ●入肾:补肾

淡:渗、利,附于甘 ●入血分:肾属水,心属火、主血,

●渗湿利水:水湿内停 以水胜火而走血

◇酸:收、涩。

涩:收、涩,附于酸

●收敛固涩:滑脱不禁证

◆性味合参

◇角度不同、性味合参

◇气味相同,功效相近

◇气味相异,功效相异:味同气异、气同味异

◇结合具体功效。

第三节 升降浮沉

◆含义: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不同趋向。

◆临床意义:同病位、逆病势

◆特殊: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

◇诸子皆降,苍耳子、蔓荆子独升

◆趋向的改变:炮制、配伍

第四节 归经

◆含义: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确定:

◇理论基础:脏腑经络学说

◇确定依据:所治具体病证

◆临床意义:

◇辨证用药

◇区别功效相似药物,精准用药

第五节 毒性

◆概念:

◇广义:(古代)偏性

●毒药:一切药物的总称

●毒性→偏性。“药证相符,大黄也补;

药不对证,参茸亦毒。”

◇狭义:(现代)不良反应

●毒性:对人体的损害作用

●副作用:治疗目的以外的反应。

◆临床意义:

◇药不对证:产生毒、副作用。

◇控制毒性:药证相符、控制剂量、加工炮制、合理配伍

◇正确对待古籍论述,借鉴古代经验

◇注意临床报道,重视现代研究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提醒
  • 距离2022年考试还有

    2021年考试时间:6月10日

  • 报名时间2022年1月6日-21日24时
  • 准考证打印一般于考前20天开始打印
  • 考试时间2022年6月开始(技能)
  • 成绩查询综合笔试在考后2个月公布
  • 证书注册拿成绩单和资格证后可注册
最近直播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