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复习要点(7)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9-28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复习要点(7)

第七单元 温里剂

2021年执业医师考试预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总论

一、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位温里剂。

二、分类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大类。

三、配伍使用 随证而配伍,有时亦须配伍酸寒收敛的药物,酸寒、甘寒护阴,以达到祛邪不伤正的目的。

四、使用注意

温里剂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适用于阳虚的里寒证候。运用时当辨别寒证所在的部位,尤其应注意辨清寒热之真假。

若平素火旺注意小儿的“三有余,四不足”:心、肝、阳常有余;肺、肾、脾、阴常不足。之人,或属阴虚失血之体,或夏天炎暑之季,或南方温热之域,剂量一般宜轻,且要中病即止;

若冬季气候寒冷,或素体阳虚之人,剂量可以适当加大;

若素体阳气虚弱,经温里剂治疗,里寒去而阳气仍虚者,可另谋温补之剂;

若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服药入口即吐者,此为格拒,可少佐苦寒或咸寒之品,或冷服,以免格拒不纳,此即“寒因寒用”反佐之法。

第一节 温中祛寒

温中祛寒剂主治中焦虚寒证。脾胃属土,位居中州,主运化而司升降。若脾胃阳气虚弱,则运化无权,升降失职,势必导致寒湿内生,出现脘腹胀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吞酸吐涎,恶心呕吐,或腹痛下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等症。常用温中散寒药如干姜、吴茱萸等配伍益气健脾药如人参、白术、饴糖等。。

理中丸

组成: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9g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

方解:方中以干姜为君,大辛大热,归经脾胃,温中祛寒,扶阳抑阴。病属虚证,虚则补之,故以人参为臣,甘温入脾,补中益气,培补后天之本,气旺而阳亦复。脾胃湿土,中虚不运,必生寒湿,故又臣以甘苦温燥之白术,燥湿健脾,健运中州,是为佐药。炙甘草性温具补,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用之为使。

附方:

1、附子理中丸: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附子各9g。功用: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利转筋等。此方脾肾双补,通过附子补肾阳来补脾之阳。

2、桂枝人参汤:桂枝12g,甘草炙9g,人参9g,干姜9g。功用:温里解表,益气健脾。主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

小建中汤

组成:芍药酒炒18g 桂枝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4枚 饴糖30g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证。腹中时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

方解: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组成。方中以饴糖甘温质润入脾,益脾气并养脾阴,温中焦而缓急止痛,为君药。芍药养阴而缓肝急,桂枝温阳而祛虚寒,共为臣药。炙甘草甘温益气,可助饴糖、桂枝辛甘养阳,益气温中缓急,又可合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合营。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合之而调营卫,为佐使。六位之中,既具辛甘化阳之中,又有酸甘化阴之用,共奏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效。

方中桂枝温阳气,芍药益阴血,二者相合,可以调和营卫;生姜温阳,大枣益阴,亦为一对调和营卫之药对;炙甘草作用有三:一可补中益气,补气血生化之源;二可与桂枝辛甘化阳;三可与芍药酸甘化阴。

附方:

1、黄芪建中汤:小建中加黄芪9g,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2、当归建中汤:小建中加当归12g,功用:温补气血,缓急止痛。主治:产后腹痛。产后虚羸,腹中疼痛不止,吸吸少气,或小腹拘急,痛引腹背,不能饮食。

3、大建中汤:蜀椒6g,干姜12g,人参6g。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治:虚寒腹痛。心胸中大寒,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舌苔白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或腹中漉漉有声。

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9g 人参9g 大枣4枚 生姜18g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虚寒呕吐。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方解:本方证治有阳明、厥阴、少阴之别,但其见证均有呕吐,与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有关。方中吴茱萸味辛性热,归经肝肾脾胃,既可温胃止呕,又可温肝降逆,更可温肾以治吐利,一药而三病皆宜,故为君药。重用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为臣药。病起于中焦,胃气不降,脾阳不升,故佐以人参补脾益气。大枣甘平,益气补脾,调和诸药,既可助人参之力,又可配生姜以调和脾胃,为使药。

附方:

小半夏汤:半夏15g,生姜10g。功用:和胃止呕,散饮降逆。主治:呕反不渴,心下有支饮者,以及诸呕吐谷不得下者。

第二节 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剂主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甚至阴盛格阳或戴阳证。症见四肢厥逆,精神萎靡,恶寒踡卧,下利清谷,甚则大汗淋漓,脉微细或脉微欲绝等。

四逆汤

组成:附子15g 干姜9g 炙甘草6g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解:方中以大辛大热之附子为君,温肾壮阳,祛寒救逆。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为臣。干姜与附子,两者相须为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故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此为脾肾双补。佐以炙甘草,性温具补,补脾胃而调诸药,且可缓姜附燥烈辛散之性,使其破阴复阳,而无暴散之虞。

附方:

1、通脉四逆汤:炙甘草6g,附子20g,干姜12g。功用:回阳通脉。主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利止。脉不出等。

2、四逆加人参汤:四逆汤加人参6g。功用:回阳益气,救逆固脱。主治:阴寒内盛四肢厥逆,恶寒踡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证仍在者。

3、白通汤:葱白四茎,干姜5g,附子15g。功用:通阳破阴。主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

4、参附汤:人参12g,附子9g。功用:益气回阳。主治:阳气暴脱。手足逆冷,头晕气短,汗出脉微。

回阳救急汤

组成:熟附子9g 干姜5g 肉桂3g 人参6g 白术9g 茯苓9g 陈皮6g 炙甘草5g 五味子3g 半夏制9g 姜三片 麝香三厘

方歌:回阳救逆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寻,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

功用: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主治:寒邪之中三阴,真阳衰微证。恶寒踡卧,四肢厥冷,吐泻腹痛,口不渴,神衰欲寐,或身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等。

方解:症见一派寒象,治之宜回阳救逆,益气生脉。故以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再加肉桂、五味子、麝香、生姜组成。方中熟附子虽不如生附子回阳力峻,但除干姜外,更加肉桂为辅,其温壮元阳,祛寒破阴治共更显。用六君子汤补益脾胃,固守中州,并除阳虚水湿不化所生之痰饮;人参与五味子相合,有益气生脉之功。更有麝香三厘,其斩关夺门,通行十二经脉,且与五味子之酸收相配,则发中有收,使诸药迅布周身,而无虚阳散越之弊。

第三节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12g 桂枝9g 芍药9g 细辛3g 炙甘草6g 通草6g大枣8枚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方解: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足,四末失其温养,所以手足厥寒。然而不见其他阳微阴盛证,却又脉细欲绝,是血虚而又经脉受寒,血脉不利之故。

本方从组成上是由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血虚寒凝,故以苦辛甘温之当归补血和血为主药,与芍药益阴合营合而补血虚;桂枝辛甘温,宣通阳气,鼓舞血行,温经散寒,以祛经脉中客留之寒邪而畅通血行;细辛启发肾气,鼓动诸阳之本,使肾阳上升,外温经脉,内温脏腑,通达表里上下,以除内外之寒邪;甘草、大枣益气健脾,既助归、芍之补血,又助桂、辛通阳;更加通草通经脉,使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而脉亦复。

注意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的异同点。四逆散治阳郁厥逆,传经热邪入里,阳气闭郁不达四末,其冷在肢端,症见四肢欠温,较轻,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均治寒厥,但前者主治少阴病阴寒内盛,阳衰之极,肢冷过肘膝,一身虚寒之象;而当归四逆汤是由于肝血不足,血虚寒凝于经脉,其病在经不在脏,其肢厥程度亦较四逆汤为轻,并见血虚舌淡,脉细等。

“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9g 芍药9g 桂枝9g 生姜18g 大枣4枚

方歌: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阳和汤

组成:熟地30g 肉桂3g 麻黄2g 鹿角胶9g 白芥子6g 姜炭2g 生甘草3g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凝。

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者。

方解:本证虚是“本”,寒是“标”,故方中重用熟地,大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者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共为君药。臣以姜炭、肉桂温热之品以温通寒凝湿滞。佐以麻黄,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两味合用,既能使气血宣通,又可令熟地、鹿角胶补而不滞。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

本方为治疗阴疽的常用方剂。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法的代表,另金匱肾气丸亦同。

附:疮疡

疮疡有阳证、阴证之分。阳证者为阳痈,以皮色发红,跟脚紧缩,红肿热痛为主要的症状,治法以“消”、“托”、“补”三法。

“消”法适用于疮疡初起,尚未成脓,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治之,如仙方活命饮(消法之代表方);

“托”法适用于脓成未溃,治之以扶正益气,托毒外出,可用生黄芪,如透脓散、代刀散;

“补”法适用于脓成已溃,由于气血亏虚不能敛疮生肌,治之以补益气血,如十全大补汤。

阴证者为阴疽。


专科
本科及以上
高中及以下
2-3年
1-2年
3-5年
1年及以下
5年以上
直播网课
报班辅导
在家自学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专科
本科及以上
高中及以下
2-3年
1-2年
3-5年
1年及以下
5年以上
25-50岁
18-25岁
18岁及以下
50岁及以上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提醒
  • 距离2022年考试还有00

    2021年考试时间:6月10日

  • 报名时间2022年1月6日-21日24时
  • 准考证打印一般于考前20天开始打印
  • 考试时间2022年6月开始(技能)
  • 成绩查询综合笔试在考后2个月公布
  • 证书注册拿成绩单和资格证后可注册
最近直播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