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真题答案——单选题-2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6-17

单选题

2019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真题答案——单选题-2

11.【题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徳育过程规律?( )。

【选项】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2.【题干】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被突然飞进教室的一只小鸟所吸引这种注意属于( )。

【选项】

A.无意注意

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3.【题干】晓斌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全是刻苦努力的结果。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晓斌的归因属于( )。

【选项】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

D.可控的外部归因

14.【题干】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生解决困难和复杂的任务时,哪种动机水平最有利?( )。

【选项】

A.中等偏下水平

B.中等水平

C.中等偏上水平

D.高水平

15.【题干】林菁擅长记忆物理定律、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这表明他的哪种记忆好?( )。

【选项】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16.【题干】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选项】

A.社会契约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普遍伦理

17.【题干】韩老师常常说方琼勤奋努力,孙彤细致严谨,李冰诚实可信。韩老师描述的这些心理特征属于( )。

【选项】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情绪

18.【题干】刚进入高一,赵峰就总想“我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他明知离高考还远着呢,这么早想这个事根本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学习。他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

【选项】

A.强迫观念

B.强迫行为

C.恐惧观念

D.恐惧行为

19.【题干】谢晶在全校大会上受到表扬,兴奋不已;会议结束后,当听到几个同学议论“她有什么了不起,你看她长得那个样”时她又很快陷入极度苦恼之中。谢晶的表现典型地反映了中学生情绪的哪种特点( )。

【选项】

A.两极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爆发性

20.【题干】根据富勒等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衡量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关注( )。

【选项】

A.生存

B.情境

C.未来

D.学生

21.【题干】王建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没有直接提出批评,而是表扬认真听讲的冯军。王建看了看冯军,也开始认真听讲了。该老师使用的课堂理方法是( )。

【选项】

A.直接干预

B.替代强化

C.团体警觉

D.处理转换

点击查看答案11【答案】A 【解析】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分别对应了情、知、行、意。故本题选A。 12【答案】A 【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目的,但是已经基本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课堂上学生被小鸟吸引了注意力,这种情况下的注意是无目的的不知不觉的,故本题选A。 13【答案】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又称机遇)、身心状态、外界环境。题干中晓斌将成功原因归因为努力,这属于一种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故本题选C。 14【答案】A 【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动机水平越高。当任务难度较高的时候,最佳动机水平应该是中等偏下的水平,故本题选A。 15【答案】C 【解析】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是个体以词语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动作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也称运动记忆。对于公式的记忆属于逻辑记忆,故本题选C。 16【答案】D 【解析】科尔伯格提岀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在作出道德判断时,主要看行为是否会受到惩罚。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的儿童在作道德判断时,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是否可以得到利益。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阶段)。在此阶段的儿童青少年看来,一种行为是否正确,要看其是否被别人喜爱,能否取悦他人。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个体对社会赞许的需求不再是道德判断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法规与社会习俗,尽个体的责任和本分,维护社会秩序。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在处于此阶段的儿童青少年眼中,法律与道德规范是大家共同约定的一种社会契约,也是可以改变的。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又称良心公正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处于此阶段的儿童青少年,能够依据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法律条文如果与这些基本原则相冲突,就不应遵守,因为“公正高于法律”。张丽进行道德判断更倾向于基于道德原则进行判定,属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的表现。故本题选D。 19【答案】B 【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题干中的“勤奋、严谨、诚实”都属于性格特征。故本题选B。 20【答案】A 【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赵峰明明知道一个想法本身没有意义,但是仍然不断反复思考,无法控制,属于典型的强迫思维。故本题选A。 21【答案】A 【解析】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矛盾错综复杂,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导致情绪表现的两极性十分明显,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相反情绪的转换剧烈。谢皛先是非常兴奋继而因为小事又变得极度懊恼,体现出情绪的两极变化。故本题选A。 22【答案】D 【解析】福勒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理论指出: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故本题选D。 23【答案】B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指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行为后果(外部奖励)而受到的强化。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外部奖励)而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是指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奖励(自我奖励)。王建因为受到榜样刺激而学会遵守规范,属于替代强化。故本题选B。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