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幼儿综合素质完整-5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7-27

简答题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幼儿综合素质完整-5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有疑问、当地政策不了解,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32. 材料:

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不仅体现于显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根植于隐性《的朋维模式中。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得如此绵长,在很大程度上将益于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方法论和辩证法原则,得益于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路径。辩证矛盾思维即是其中之一。

辩证矛盾思维特别注重时间性。既然矛盾双方之间的辩证运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必须是参与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辩证思维特别看重“时机”,追求“时中”。

“时中”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蒙”卦的《条传》“蒙,享。以亨行,时中。也,”意思是说, 蒙卦表示希望亨通,所以,以通来行事,是符合“蒙”这个时机的。可见,所谓“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合乎时宜”,二是要“随时变通”。?中而非时,不谓之中。同样,时而不中,更不谓之中了。?《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韩国的国君韩昭侯准备修建一个高门,但他的谋士尿宜以却秦劝他不要这么做。屈宜日说:“如果你非要修建这个高门,恐怕你还等不到这个高门修建完,就要死了。为什么呢?因为时机不对。国君在自己家修建一个高一点的门楼,搞得气派一些,有错吗?没有错。当年我们国强民富的时候,你如果修建一个高门,肯定没有问题。可是今天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秦国去年刚刚攻占了我们的宜阳城,我国元气大伤,你偏偏要在这个时候修建高门,势必会使百姓离心,将士散德,韩国的败落就不可造免了。”结果,韩昭侯没有听屈宜日的劝告,而屈宜日的预言也应验了,高门还没有修好,

韩昭侯就去世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正如属宜日说的>

那句话;“奇斯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意思是说,我所说的时间,不是客观的时间,而是参与到事情当中来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件事情,效果会很好;在不合适的时做同一件事情,往往会很糟。这正是“举事而不时,力虽尽而功不成”的道理。。正因为此, 中国文化对时间非常敏感,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相时而动,顺势而行。《中庸》中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宋代学者朱熹在注释“时中”时也说:“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即是指,“中庸”,是因“时”而“中”的,并非骑墙、折中,更不是简单、僵化的“中间地带”。“时中”又是何其之难!因为它在实践中很难把握,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抓住它,然后照本宣科地去实践。但是,认识到这种困难并不是坏事, 因为你一旦明白了“时中”的艰难,就会有一种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又会让你在行为中谨小慎敬、如腰薄冰,相时顺势,减少犯错。

(摘编自祝和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问题:

(1) 、辩证矛盾思维为何特别注重时间性?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2) 、追求“时中”,对个体而言有何价值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 分)

三、写作题(本大题 1 小题,50 分)

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管仲随齐桓公打孤竹,春天出征,凯旋时已是冬天,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 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北京大学一位老教授,在海淀区住了将近半个世纪,自认为蒙着眼睛也能找回家,可谓地道的“老马”。然 而,有一次他走了一条新路,一走出去,是一条大马路,车如流水马如龙,竟一时找不到归路,幸而看见马 路上驶过的 332 公交车,才得以安全回到家。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 800 字。

点击查看答案31、(1)答案:矛盾双方之间的辩证运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是参与事件的重要因素。 (2)答案:“时中”对个体而言有很大的价值和作用。 ①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件事,效果很好;在不合适的时间做同一件事,往往很糟。 ②“时中”让个体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让个体在行为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相时顺势,减少犯错。 33、答案:答题思路 “老马识途”和北大的老教授的“蒙眼识路”都是关于经验的问题,但时代的发展,已经让“老经验”失去 了作用,因此,可以从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角度去立意。 在审题时,采用由果推因的办法就能推出结论来,结果就是“老教授”不能按照经验回家了,这是什么原因 呢,是因为时代发展了,不能按照老经验去办事了。因此,应该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