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二(5)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8-19

简答题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二(5)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有疑问、当地政策不了解,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30.下面是某教师讲授大化改新的教学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导入

教师指“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教师说明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二)介绍背景

教师结合小字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

(三)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勾画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四)启发思考

启发学生回忆并思考,日本大化改新与中国的隋唐治经济制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完成表格。

(五)教师小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课后思考:从日本的这段历史中,你们得到什么启示?

问题:(1)你觉得该老师的做法有什么优点和问题?(11分)

(2)请你给出改进建议。(5分)

31.(16分)某教师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生活的变迁”设计了如下调查活动:

活动目标:以家庭或者村庄为单位,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迁,感受这次大会在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1)调查形式:按照就近的原则,将全班同学分成3个小组进行活动。

(2)调查内容:物质生活、土地利用、风俗习惯等。

(3)调查方式:访谈长辈,发放调查问卷,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资料。

活动建议:

(1)根据小组预先拟定的提纲,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农村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活动。

(2)注意搜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为调查报告准备准确、翔实、生动的内容,

(3)小组同学分工协作,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4)在全班甚至是全校进行成果分享、展示。

请对上述调查活动进行评析,并对有待改善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2分)

32.(22分)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课文摘录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拼死冲杀,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惨重,只剩下三万多人。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敌人已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重镇遵义。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点击查看答案30.【参考答案】 (1)优点 ①在导入部分教师用的是地图,进而得出日本的自然特点,这体现了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符合新课改的理念。(2分) ②在说明日本的自然地理特点后,教师进一步指出:“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这样就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做了铺垫,体现了导入的衔接性原则。(2分) 问题 ①课程标准规定在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出合理的判断。但是在讲授大化改新的内容时教师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勾画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这样没有办法让学生对史实进行必要的了解。(4分) ②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日本大化改新与中国的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而前面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由学生阅读教材,勾画完成的。学生对大化改新的内容不太能理解,因此无法顺利完成这道思考题。(3分) (2)建议 在讲述大化改新的内容时,教师对主要改革的内容进行具体讲解,并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名词进行解释,如班田收授法等,并展示图片或史料帮助学生理解。(3分)在学生对大化改新的内容有了初步掌握之后,再让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2分) 31.【参考答案】 历史调查报告是历史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凸显了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理念要求。该案例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说明教师走在了改革的前列。(2分) 但是这个案例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在调查设计中,主题的面有点窄,如果只是调查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迁还无法给学生一种比较的认识,也就感受不到这次大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了。因而可以把主题确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生活的变迁调查”,这样一来,通过对比,教学的主旨就能更好地凸显出来。(5分) 另外,做历史调查,不能为了调查而调查,最好能够通过一个点来突破一个面。因而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把调查的目的进一步扩大,例如增加“(1)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开展一些简单的社会历史调查,在调查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提高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2)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锻炼自己独立观察问题、把握问题的能力。”(5分) 另外,在调查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应对调查活动的开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并对各调查报告给予必要的点评。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将历史的内涵完全解读,也将历史的外延加以拓宽,历史学习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4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2分) 32.【参考答案】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法。教师多媒体播放《长征》的片段,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艰难的革命岁月,提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情景式导入能创造出一种历史情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启发其丰富的联想,继而顺利切入学习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战略转移—长征的开始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问: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够得出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会失败?(2)这次反“围剿”与前几次有什么不同? 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1)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毛泽东等人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李德、博古等人实行了错误的军事指挥路线,没有冲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前四次反“围剿”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领导的,尤其是蒋介石1933年进行的第四次“围剿”,虽然红军也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但是朱德、周恩来等人进行了有效的抵制,才没有失败。但是第五次反“围剿”时,博古、李德等人取得了军事指挥权,导致了反“围剿”的失败。 最后,教师向学生讲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 具体表现:政治上,打压党内不同意见,打击同志,没有实行民主制。军事上,片面的学习苏联革命斗争的形式,攻打敌人防守的大城市,放弃了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危害:导致红军处处被动挨打,损失惨重,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通过阅读教材及谈话法进行讲授,一方面能提高学生阅读、归纳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为重难点知识留出更充足的时间。 (二)遵义会议 1.内容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军事上,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组织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2.历史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经过讨论回答后得出: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接着,多媒体展示一段遵义会议的史料,提问:为何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呢? 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后,教师进行补充: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实施了着重解决军事问题,维护党的政治团结的策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因此,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讨论法既突破了本节课难点,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观看《长征》,并写一篇观后感。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复习能及时巩固所学,开放性作业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锻炼历史写作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 《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