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一(3)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8-24

简答题

《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一(3)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有疑问、当地政策不了解,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26.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这一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12分)

27.请绘制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并说明其特点。(12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3题,第28题16分,29题16分,30题20分,共52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是我国著名的地堑式构造平原。

河流水电站的建设,能够给人类带来许多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水电站建设因水位上涨也可能给水库上游地区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简要说明关中平原的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4分)

(2)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给关中平原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4分)

(3)因为“泾渭分明”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去泾渭会合处观看的人不少,说明“泾渭分明”反应的地理现象及原因。(8分)

29.阅读以下“西气东输”教学设计,回答问题。

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等)。

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提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有没有必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学生:有。以“西气东输”为例。

引导探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各小组代表上台指出“西气东输”的线路(A组主要指出新疆段;B组主要指出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段)。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把“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让东西双赢的金桥。“西气东输”对输出地——西部地区和输入地——东部地区的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输出地区、沿线地区、输入地区分别应该实行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决问题、交流展示:A、B两组分别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新疆地区组合长江三角洲各自推荐学生代表问题,小组其他成员给与补充,其他学生如有疑问可现场提问。

总结:实施“西气东输”过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的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问题:

(1)点评上述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区域比较法。(8分)

(2)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比较法注意哪些方面?(8分)

点击查看答案26.【参考答案】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评价目标多元化。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推广,人们对地理评价的认识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仅仅以落实双基为目标,现在地理学习评价应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理性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和评价。 (2)评价手段多样化。地理学习的评价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的适用于评价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有的则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独到的价值,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地理学习评价时,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手段的优势,取长补短。 (3)评价机制过程性。重视反应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要求在地理学习评价中不仅要重视评价结果,也要重视评价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 总之,注重地理学习评价三方面的结合,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27.【参考答案】 地球绕日公转的特点: 公转方向: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与自转方向一样)。从天北极俯视看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而从天南极俯视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公转时间:地球绕日公转一周需用365天6小时9分10秒,即1个恒星年。 公转速度:1月份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份为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三、材料分析题(共3题,第28题16分,29题16分,30题20分,共52分) 28.【答案】 (1)地势西高东低(或地形平坦);地堑式构造平原关中平原位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受构造运动影响,断裂下陷,形成东西向的裂谷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而成。 (2)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使关中平原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加剧,造成大面积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水库水位上升,使渭河水面落差减小造成渭河流速减缓由于渭河流速减缓,使泥沙沉积作用加快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河。 (3)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泾河含沙量大,水色成黄色;渭河流经关中平原;河流含沙量较小,水色较清。 29.【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中运用区域比较的方法,但比较的要素并不明确,不妨在收集资料前让学生先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进行对比;然后分两组收集有关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而组内可根据之前确定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分别收集材料,最后分析汇总。这种更加具体的指导,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又可以使学生的比较探究的活动开展的更顺利。 (2)区域差异的比较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比较对象,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价值。区域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对于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地理问题的思考提供了背景。区域比较应用的关键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区域地理要素进行比较。由于区域比较法往往涉及两个或者以上的区域,而且无论实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可以进行比较(即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更可以进行较复杂的综合比较。所以,提供的资料最好能比较具体和多样,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是否具备。如果学生缺少某些背景知识,学习活动不易顺利展开。教师可使用多种方式,如事先介绍一下基础知识、发动学生查找资料,帮助学生解决背景知识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 《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