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试题(1月4日第1批)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28

2019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试题(1月4日第1批)

试讲题目:画

内容: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正确朗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适时板书

答辩题目:

1.说一说王维的基本知识。

2.语文教学中,怎样教授学生反义词?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课文插图,学生思考画上有什么。(有山、水、花、鸟)同学们,有一位大诗人用一首诗把这幅画描绘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巧思。(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教师对照课文插图,讲解古诗的意思:远远看去,山是那样绿,走近一看,溪水从山上缓缓流下,却听不到一点流水的声音。春天已经过去了,可是花儿仍旧开放着,小鸟在树上站着,有人走到它的身旁,它也不惊慌、不害怕。

2.教师分解诗歌指导有感情朗读

“远看山有色”,师带着连绵起伏远山的图片描绘,带着赞美惊叹的情感读,找生跟读。

“近听水无声”,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放慢语调,轻快读)

“春去花还在”,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花是春的象征,同学们带着诗人的对春的眷恋跟老师读。

“人来鸟不惊”,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指导读的时候,带着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3.带着诗歌情感,找生领读,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

(三)深入研读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熟读成诵,看看谁能最先把诗背诵下来呢?背诵时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在学生背诵后给予鼓励支持。【板书:山 水 花 鸟】

3.同学们这首诗不仅诗歌字谜诗,还藏着三组小朋友,他们名字叫做反义词,比如黑对白,谁能将他们找出来呢。

(来-去;远-近;有-无)【板书】

4.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关系如何呢,下面我们每个小组都挑选你喜欢的一组字宝宝,我们演一演。

通过进来和离开体会“来、去”的相反意思。

通过距离,体会“远、近”的相反意思。

通过实物的出现和消失,体会“有、无”的相反意思。

事后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5.同学们我们再一次齐声朗读,想一想诗人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热爱自然)

(四)巩固提高

出示一些简答的反义词,以找朋友,照镜子等游戏方式巩固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

(五)小结作业

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这么美的景象。诗人不仅教会了我们一组组可爱的反义词,还向我们传递着他喜爱自然的感情。同学们回家把这首诗背诵给父母听,让他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此外小小画家的你们也可以尝试画一画这幅画,下节课可以一起分享。

………………………………………………………………

一、考题回顾

1、题目:登鹳雀楼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分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跟我国四大名楼有关,它便是鹳雀楼。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王之涣的这首最为有名的《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解题。

2.教师范读,学生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3.学生自由读,圈画难认的生字。

明确:(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更、层、尽、欲”。

(三)深入研读

1.自由读。指名读诗歌的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白日指的是太阳,太阳离山越来越近了,太阳下山了。【板书:夕阳下山图】

黄河入海,气势磅礴,来势凶猛,非常壮观。【板书:黄河图】

2.这是诗人在哪里看到的景象呢?

明确:鹳雀楼。

总结:诗人登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让我们把这两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板书:壮丽】

3.此时的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观,说了什么?

明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多媒体出示:欲:想要。穷:尽。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

4.同桌交流:要想把更远的地方看尽,为什么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呢?

明确:站得高,望得远。如果站在原地,再好也看不到更多的景色。

总结:是啊,不管是谁,做什么事,我们想要得到更多,看更美的风景,都要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板书:更上一层楼】

(四)拓展延伸

画一画诗歌中的景色。

(五)小结作业

小结: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景色,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我们跟随着音乐,齐读这首诗。

作业:1.背诵古诗。2.完成绘画。

【答辩题目】

1.学生书写的笔画错误如何纠正?

2.你能说一下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应该注意什么吗?

……………………………………………………………………

一、考题回顾

1、题目:燕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有一种鸟会从南方飞回来,是什么鸟呢?这种小动物又给你留下怎样深刻的印象呢?【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燕子?

明确:文章主要从外形,增添春色美、飞行的姿态来介绍了燕子。

(三)深入研读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1)你觉得应扣住哪些词来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作者写燕子的外形是从什么写到什么?

明确:乌黑光亮,剪刀似,轻快有力。作者写燕子的外形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展开的。

(2)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写燕子的外形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的特点。【板书:外形美——比喻 拟人】

2.那么燕子在飞行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番姿态呢?

明确:燕子飞行时轻盈、灵巧。【板书:生机美 飞行美】

A.“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又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的轻快姿态,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B.“掠”写出了燕子飞行的速度很快;身姿灵活。

C.从“叽的一声”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四)拓展延伸

尝试运用文本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纸上写两个句子,同桌之间分享、交流。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的燕子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收获,结束课堂。

作业:课下选择一种小动物,运用本课的观察方法及写作手法写一个小片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2019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试题(1月4日第1批)等信息。
专科
本科及以上
高中及以下
2-3年
1-2年
3-5年
1年及以下
5年以上
直播网课
报班辅导
在家自学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专科
本科及以上
高中及以下
2-3年
1-2年
3-5年
1年及以下
5年以上
25-50岁
18-25岁
18岁及以下
50岁及以上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