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1月5日第一批)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11-06

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1月5日第一批)

高中地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一、考题回顾

图片.png图片.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网络语言导入,“夏天就是不好,我穷得连西北风都没的喝”,提出质疑夏天到底有没有西北风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回顾旧知

【教师活动】若只考虑地球的形状和高低纬的冷热不均,会产生什么大气环流?

【学生活动】单圈环流。

【教师活动】什么情况下产生三圈环流?

【学生活动】地球自转即考虑地转偏向力。

【教师活动】请学生上台在世界地图上粘贴全球气压带及当地风向。演示PPT,对照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名称,注重评价激励学生。

【过渡】以上大气环流都是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时候提出的,但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均匀,若考虑海陆分布,那会对大气环流有什么影响呢?要明白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有什么影响,首先要知道海陆性质有什么差异。

(二)实验探究

【教师活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实验中观察加热两个烧杯温度变化的幅度与停止加热后两个烧杯温度变化的幅度。

【学生活动】沙子升温快,降温也快;水升温慢,降温也慢。

【教师讲解】我们可以用沙子代表陆地;用水代表海洋。沙子和水升温的时候代表夏季,降温的时候代表冬季。因此,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是存在差异的。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三)读图对比,动手演示

【教师活动】结合实验结论,对比观察1月份和7月份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气压的变化,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在两幅地图上分别标示出1月、7月的气压带分布图,然后把相应高低压中心“对号入座”。

【教师总结】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因此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活动】观察挂图中高低压分布,画出风向。

【教师活动】教师动画展示风向。

解决课前悬疑:夏季为什么喝不到西北风?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绘制北半球1月和7月的气压中心分布简图。

高中地理《中心地理论》

一、考题回顾

图片.png图片.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采用生活实例导入的方法,提问学生以下问题:平时在实体店购买牙刷、大米、化妆品、电视机等商品时,会去什么地方?去的地方一样吗?

得出结论:去的地方不一样,越高级的商品需要走的路程越远。

让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带着疑问开始新课程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网点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在多媒体上展示城市不同等级的商业网点的分布图,提问学生:这些网点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等级越低的商业网点数量越多,高级服务点往往在某几个区域集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

2.中心地理论

【教师活动】在PPT上展示课本上中心地理论的三个基本概念:中心地、服务范围和门槛。

指出:越高级的商业网点,它经营的东西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广,这也使得它的运营成本增加,意即其正常运作并盈利需要更高的“门槛”。所以在消费者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越高级的网点越少,以达到最大利润。

【教师提问】如果把城镇当作服务中心,那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发言。

【师生总结】总结学生的发言,归纳得出: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其数量成反比,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城镇的覆盖范围在理想下应该是圆形,但当多个城镇相互嵌套后,为了避免相互重叠,一般将圆周体系转化为六边形体系。由此得出: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服务范围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教师活动】在多媒体上展示完整的六边形嵌套模型,系统介绍这一互相嵌套的理论模型。

由于各级中心地门槛人口和服务范围的差异,六边形的大小也不相同。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但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但六边形数目多。从区域总体来看,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环节三:巩固拓展

展示中心地理论三原则的说明PPT。

教师简单地介绍中心地理论的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收集中心地理论相关资料,了解背景与时代特点。

【板书设计】略

高中地理《区域产业结构》

一、考题回顾

图片.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新闻导入。教师播放一段经济类新闻视频,提问学生:视频中出现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现在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产业结构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部分和《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图》,思考:

(1)我国的三次产业是如何进行划分的,请结合具体产业进行说明?

(2)什么是产业结构?

【学生活动】自主读图,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产业结构就是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过渡】产业结构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其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同。

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教师活动】展示《蒙古国、中国和美国产业结构》柱状图,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中,三个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哪个产业?

(2)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学生回答】蒙古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中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美国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教师总结】在传统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区域或工业化加速发展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整体较高的地区,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过渡】材料中的第三个国家也就是美国,其目前的产业结构是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但美国并不是最初就形成了这样的产业结构,而是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才形成的。

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教师活动】展示《美国不同历史阶段各产业产值比重和人才产业分布统计表》,思考:各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按照地理小组,分组讨论5分钟,学生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进行陈述。

【教师总结】美国的发展是经历了从第一产业占比较大发展到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大这一过程的,尤其到现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甚至高于第二产业,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进行转移,推动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略

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2019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试题(1月4日第1批)等信息。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