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及答案:初中生物(网友版)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12-09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

1.【答案】D。①③。

2.【答案】B。丙比甲乙更复杂,体现在丙的体表出现了分节。

3.【答案】D。③④。

4.【答案】B。维生素C。

5.【答案】D。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都还有性染色体。

6.【答案】D。12~48小时,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不变。

7.【答案】。

8.【答案】A。该实验表明,蚂蚁栖居有利于金合欢的生长。

9.【答案】B。基因分离定律XBXb。

10.【答案】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11.【答案】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12.【答案】D。属于学习行为。

13.【答案】B。芽能产生生长素。

14.【答案】B。豆浆。

15.【答案】C。双亲均为黑狗的白狗的毛色。

16.【答案】C。溶菌酶。

17.【答案】D。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运动的阻力。

18.【答案】C。受精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现象。

19.【答案】A。水是生物体内最重要溶剂。

20.【答案】A。家庭制作泡菜。

21.【答案】B。可以发展学生用图表解释数据的能力。

22.【答案】B。甲,乙虽然评价侧重点不同,但考察内容都属于三维目标范畴。

23.【答案】D。社会责任。

24.【答案】C。数学模型。

25.【答案】A。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答案】(1)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2)遗传物质 蛋白质外壳 衣壳

27.【答案】(1)二裂 接合

(2)S 1.2×105 营养物质和空间有限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参考答案】(1)①充分的理解了本节课的意义:该教师在进行教学思考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血液循环这一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血液循环与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免疫、体液调节、体温恒定等生命活动的关系,说明了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的意义与作用。

②注重教材前后的知识联系:在学习血液循环时,注重了血液循环与心脏的结构之间的联系,充分的利用了之前所学的知识内容,构建前后知识的框架联系。

③学生参与度高:在学习心率与脉搏之间的联系等直观内容时,通过小组活动测量数据,探究心率和呼吸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自发的获取知识。

④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了大量生活实例,选取很多学生熟悉但不清楚的生活实例,结合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一系列有深度逻辑清晰的不同层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⑤能考虑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材料中能够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如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心脏的结构和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利用这些情况,教师能够紧扣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同时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等,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2)①合作学习策略:在学习心率和脉搏的关系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主动的相互配合、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小组互动,使小组成员之间运用适当的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得出结论。

②探究学习策略:在学习心率和脉搏的关系时,通过测量数据,探究心率和呼吸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并利用了测量的探究技能,运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测量,将我们所熟悉的心率与呼吸用具体的数值展现出来,并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③情境创设策略:一方面在学习的时候辅助课件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直观的视频动画,增强直观性,创设情境辅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在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选取大量学生熟悉但不清楚的生活实例,并且结合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一系列有深度逻辑清晰且不同层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一步把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检测和巩固了所学内容。

29.【参考答案】(1)①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通过设定一个真实情景,奶奶家的自来水管冻裂,为了水资源的健康,所以想制作一个净水箱,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发现与解决。

②关注学科重要概念:在学生观察微小动植物种类、形态时,需要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和了解水体中微小动植物的种类、形态;进行大肠杆菌计数时,需要掌握平板菌落计数法、培养基配制等生物技术,以及生物实验的基本原则;同时制备培养基时需要掌握消毒方法。在每一个活动当中学生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才能进行探究活动,这些知识就是学科重要概念的组成部分。

③强调跨学科概念整合:活动一为去除水中杂质,主要涉及一些物理与化学学科知识;活动二为实际操作显微镜,观察水体中微小动植物,主要涉及生物学科相关知识。在不同的活动当中涉及到了不同学科的概念,是多学科整合的情境,并非依靠单一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就能适应和解决的。

④聚焦科学与工程学实践:科学探究或者说科学实践是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式,而工程学则是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达成某些需求和愿望的解决方案。在活动三中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践。通过计算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判断池塘水的水质,并对实验结果——不同样品的细菌数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在活动六中学生进行“设计小型净水箱”的工程学实践,并且还需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依照教材提供设计图的绘制方法,自来水长的净水流程图等丰富的支架式学习材料,自主探究进行工程学实践。

(2)STEM教育是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的整合。内涵包含了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关注学科重要概念、强调跨学科概念整合、聚焦科学与工程学实践。

情境创设:首先通过设定一个真实情景——“奶奶家的自来水管冻裂了,只能打池塘水饮用,看着混浊的水担心奶奶的健康,所以想制作一个净水箱。”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进而能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应对这些问题。而STEM教育最初的提出即为培养学生应对变化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这一内涵。

背景知识:通过介绍水循环、分辨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的方法等科学知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步骤,体现了聚焦科学与工程学实践这一内涵。

活动一:除杂过程中主要涉及沉降、活性炭吸附、过滤等物理与化学学科知识,体现了强调跨学科概念整合。

活动二:学生需要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和了解水体中的微小动植物种类、形态。这些属于学科中重要的知识,定义,原理,规则等,因此体现了关注学科重要概念。

活动三: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践。通过计算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判断池塘水的水质,并对实验结果——不同样品的细菌数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体现了聚焦科学与工程学实践。

活动四:通过开展不同处理方法去除水中细菌效果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消毒方法。同时分析得出最有效的去除水中杂菌的方法,体现了聚焦科学与工程学实践。

活动五:一方面运用科学探究能力自主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科学原理的应用对于社会环境问题的作用。

活动六:学生进行“设计小型净水箱”的工程学实践,并且还需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依照教材提供设计图的绘制方法,自来水长的净水流程图等丰富的支架式学习材料,自主探究进行工程学实践。在整个设计净水箱过程中脱离不了一些工程学和科学的一些知识,体现了聚焦科学与工程学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2019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试题(1月4日第1批)等信息。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