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2-06-01
物联网安全
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013年,物联网全球标准协议(IoT-GSI)将物联网定义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物联网允许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上远程检测或控制对象,将物理世界更直接地整合到基于计算机的系统中。
2. 物联网安全风险
(1)物联网导致的隐私泄密问题;
(2)物联网平台存在的安全漏洞带来的安全问题;
(3)物联网终端的移动性对信息安全带来的管理困难问题;
(4)物联网快速增长的设备数量使得对设备的更新和维护都较为困难,终端设备的漏洞很难得到有效的修复。
3. 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
4. 物联网安全架构
物联网逻辑流程:
(1)在物联网应用中,多种类型的感知信息会被同时采集、处理,综合利用,甚至不同感知信息的结果会影响其他控制调节行为。
(2)在应用端信息融合处理后可能会面临多种不同的应用。
感知层安全
感知层的架构特点:
(1)感知单元功能受限,特别是无线传感器元件
(2)多个感知单元组成局部传感器网络
感知层的安全威胁:
(1)感知层的网关节点被恶意控制(安全性全部丢失);
(2)感知层的普通节点被恶意控制(攻击方控制密钥);
(3)感知层的普通节点被捕获(未控制密钥,节点未被控制);
(4)感知层的节点受到来自网络的Dos攻击;
(5)接入到物联网的超大量传感节点的标识、识别、认证和控制问题。
传输层安全
传输层安全机制:
(1)端对端机密性:认证机制、密钥协商机制、机密性算法选取机制和密钥管理机制;
(2)节点到节点机密性:认证、密钥协商,功耗以及效率。
传输层安全架构:
(1)建立节点认证机制,建立数据机密性、完整性机制,根据需求建立数据流保密性机制,建立DDoS攻击检测和预防机制;
(2)移动网中AKA机制是基于IMSI的兼容性或一致性、跨域/网络认证;
(3)相应密码技术:密钥管理、端对端加密和点对点加密、密码算法和协议等;
(4)建立广播、组播通信的机密性、认证性和完整性机制。
处理层安全
处理层安全构架:
(1)高强度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服务
(2)入侵检测和病毒检测
(3)可靠的高智能处理手段
(4)可靠的密钥管理机制,包括PKI和对称密钥相结合的机制
(5)可靠的认证机制和密钥管理方案
(6)密文查询、数据挖掘、安全多方计算、安全云计算等
(7)恶意指令分析和预防、访问控制和灾难恢复机制
(8)保密日志跟踪和行为分析、恶意行为模型的建立
(9)移动设备识别、定位和追踪机制
(10)移动设备文件的可备份和恢复
应用层安全
应用层安全构架:
(1)有效的数据库访问控制和内容筛选机制
(2)不同场景的隐私信息保护技术
(3)安全的数据销毁技术
(4)有效的数据取证技术
(5)叛逆追踪和其他信息泄露追踪机制
(6)安全的电子产品和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