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常见考点(26)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9-23
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常见考点(26)
第二十二章 利尿药
利尿药在CHF治疗正其着重要的作用,它促进钠、水的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消除或缓解静脉淤血及其引发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
对轻度CHF,可但对应用噻嗪类利尿药效果良好。
对中毒CHF,可口服袢利尿药或与噻嗪类和留钾利尿药合用。
对重度CHF、慢性CHF急性发作、急性肺水肿或全身浮肿,宜静脉注射呋塞米。
注意联合用药。
第二十三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第一节 抗凝药物
肝素(heparin)
【药理作用】口服无效,需静脉给药。
1、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
肝素的抗凝作用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抑制抗凝血酶Ⅲ对含丝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Ⅸ、Ⅹ、Ⅺ、Ⅻ)的灭活,从而产生强大的抗凝作用。
2、肝素尚有降血脂作用:
肝素可刺激活血管内皮释放蛋白脂酶,水解CM和VLDL,但停药后会出现反跳。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的形成与扩大。
2、DIC,应早期用药。
3、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手术后血栓形成。
4、体外抗凝。
【不良反应】
1、过量引起自发出血。处理措施:停药;注射带阳电荷的硫磺鱼精蛋白。
2、妊娠妇女早产、胎儿死亡。
3、连续用药(3-6月)可引起骨质疏松、骨折、过敏反应。
禁忌:对肝素过敏、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血友病、消化溃疡、严重高血压、孕妇等。
口服抗凝药——香豆素类
代表药:双香豆素(dicoumarol)、华法林(warfarin)
【药理作用】
香豆素类是VitK拮抗剂,在肝脏抑制VitK由环氧化型向氢醌型转化,阻止VitK的反复利用,使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激活,产生抗凝作用。
作用特点:体内抗凝,起效慢而作用持久(药后8-12小时后发挥作用)。
【临床应用】
同肝素,另外心梗辅助用药;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瓣膜术后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不良反应】
1、过量引起出血。处理措施:注射VitK;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全血。
2、过敏、胃肠道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1、食物中VitK缺乏或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
2、与阿司匹林协同。
3、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可置换血浆蛋白;水杨酸、丙咪嗪、甲硝唑、西米替丁抑制肝药酶增强作用。
4、巴比妥、苯巴比妥钠肝酶诱导剂,口服避孕药增加凝血作用而减弱本类药物的作用。
其它抗凝药:
3.8%枸橼酸钠,10%的草酸钾,EDTA等常用于动物实验。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基本作用】
激活纤溶酶而促进纤溶,也称溶栓药。
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对陈旧性血栓无效。缺点:诱发出血。
链激酶(sterptokinase,SK)
【药理作用】
C组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抗原性),能与纤溶酶原结合,首先形成复合物,激活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
【临床应用】心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眼底血管栓塞。
注意:须早期用药,6小时内疗效最好。
【不良反应】
出血。可用抗纤溶药物如氨甲苯酸对抗。
禁忌:活动性出血3各月内、脑出血、近期手术史、胃十二指肠溃疡、分娩未满4周、高血压、癌症等。
尿激酶(urokinase,UK)
作用同尿激酶。无抗原性,对脑栓塞疗效明显。由于价格昂贵,仅用于SK过敏或耐受者。
阿尼普酶(anistreplase)
链激酶以1:1分子比例与人赖氨酸-纤溶酶原形成的复合物,为第二代溶栓药。
优点:
1、在体内缓慢活化,可静脉注射;
2、与赖氨酸-纤溶酶原形成的复合物易进入血凝块与纤维蛋白结合。
重组葡激酶(staphylokinase)
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而来。对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结合。不良反应同SK。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
t-PA 是天然存在于全身各组织的一种酶,现用DNA重组技术制备。它与已形成血栓的纤维蛋白、纤溶酶原选择性结合后,是酶原变成酶,促使纤维蛋白血块溶解。临床主要用于心肌梗死、肺栓塞。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氨甲苯酸(PAMBA)
组织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临床用于各种纤溶亢进引起的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