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常见考点(24)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9-23
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常见考点(24)
第二十一章 抗高血压药
第一节 概述
一、高血压的标准(2004)
1、正常血压的标准
正常血压的标准是<120/80mmHg(16/10.7Kpa)。
2、高血压标准
成人多次在静息状态血压≥140/90mmHg(18.7/12Kpa)为高血压。
3、正常高值
血压在120-139/80-89mmHg之间为正常高值。
二、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1、利尿药:氢氯噻嗪。
2、交感抑制药:
(1)中枢咪唑啉受体激动药:可乐定。
(2)抗NA神经末梢药:利血平。
(3)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哌唑嗪、普萘洛尔。
(4)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ACEI:卡托普利。
(2)AT1受体拮抗药:氯沙坦。
(3)肾素抑制药:雷米克林。
4、钙拮抗药:硝苯地平。
5、血管扩张药:肼屈嗪。
其中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ACEI和α1受体阻断药1993年被WHO推荐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目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也步入一线抗高血压药物的行列。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一、利尿药——基础降压药(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
【作用机制】
(一)近期降压机制:排钠利尿,使细胞外液和血容量降低
(二)远期降压机制:
1、降低血管壁细胞中的Na+,Na+-Ca2+交换减少,胞内Ca2+减少,血管扩张。
2、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
3、诱导血管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缓激肽、PG等。
【不良反应】
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n、血尿酸、肾素活性增高(高血脂可用吲哒帕胺代替)
2、血钾、血钠、血镁、糖耐量下降
二、钙拮抗药——硝苯地平(nifedipine)、尼群地平(nitrendipine)、拉西地平(lacidipine)、氨氯地平(amlodipine)
【药理作用】
1、对轻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均有降压作用
2、对正常血压无影响
3、降压时可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也可增高血浆肾素活性。
【临床应用】
1、轻中重度高血压,尤其伴心功能不全和心绞痛高血压患者。
2、可单用或与利尿药以及β受体阻断药合用。
三、β受体阻断药——心得安(propranolol) 阿替洛尔(atenolol)、拉贝洛尔(labetalol)、卡维地洛(carvedilol)。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主要是通过阻断β受体:
1、阻断β1受体,使心率和心输出量减少。
2、阻断肾小球旁细胞β1受体,抑制肾素分泌,阻断RAAS,减少血容量,缓慢降压。
3、阻断突触前膜上的β受体,抑制正反馈减少NA释放,降低外周交感活性。
4、阻断中枢β受体,抑制中枢兴奋性神经元,减弱外周交感神经作用。
5、改变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
6、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
【临床应用】
1、用于心率快,肾素偏高或伴有心绞痛的患者。
2、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如利尿药和肼屈嗪合用
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captopril,开博通)、依那普利(enalapril)
【作用机制】
1、抑制循环中的RAAS,抑制AngI转化为AngⅡ,血管舒张。同时促进AngⅡ水解
2、抑制局部组织中RAAS:(主要作用)。
(1)药物上的脯氨酸与酶的正电荷部位——精氨酸结合。
(2)肽链羰基与酶的供氢部位结合。
(3)巯基与酶的Zn2+部位结合。
3、减少缓激肽的降解
缓激肽(BK)激活血管内皮L-精氨酸-NO途径,使NO释放增加,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功能;同时还促进前列腺素合成。
【作用特点】
1、本药降压作用与肾素关系密切,对肾素增高的高血压效果更佳,同时增加肾血流。
2、适用各型高血压,在降压同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
3、长期应用,不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脂质代谢障碍,有降低肾损害的可能性,既能有效降压,又能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4、可防止和逆转高血压患者血管壁增厚和心肌细胞肥大,保护心脏。
5、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五、AT1受体阻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