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复习要点(14)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9-27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复习要点(14)

第十四章 温里药

2021年执业医师考试预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含义:温里祛寒、治里寒证

◆性能特点:

◇性味:辛,温、热

◇归经:脾胃、肺、肝、肾、心

◆功效应用:

◇温里祛寒:里寒证

●温中散寒止痛:脾胃实寒、虚寒

●温肺化饮:肺寒痰饮

●暖肝散寒止痛:肝经受寒

●温肾助阳:肾阳不足

●温阳通脉:心肾阳虚

●回阳救逆:亡阳厥逆

◆运用配伍

◇外寒内侵、表寒未解:配辛温解表药

◇寒凝经脉、气滞血瘀:配行气活血药

◇寒湿内阻:配芳香化湿、温燥祛湿药

◇脾肾阳虚:配温补脾肾药

◇气虚欲脱:配大补元气药

◆使用注意

◇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

◇忌用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亏虚

◇慎用:孕妇、气候炎热

川乌、附子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心、肾、脾经

川乌:辛、苦,热。有大毒。心、肝、肾、脾经

◆共同点:

◇散寒止痛:心腹冷痛、寒湿痹痛

◇注:●先煎 ●内服制用,生品外用

●反半、蒌、贝、蔹、及,畏犀角

◆不同点:

◇附子:温里散寒要药,回阳救逆第一品、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回阳救逆:亡阳证

○亡阳兼气脱,常配人参

●补火助阳:阳虚证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脾肾阳虚,腹痛泄泻、水湿内停

○心阳衰弱、胸痹心痛

○阳虚表证

◇川乌:长于祛风寒湿,止痛力强

寒痹、心腹冷痛、跌打伤痛多用

附子、干姜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共同点:

◇温里散寒:脾胃寒证

◇回阳救逆:亡阳证

◆不同点:

◇附子:力强,中下二焦里寒证为主

●补火助阳:阳虚证

◇干姜:力弱,中上二焦里寒证为主

●温肺化饮:寒饮咳喘

生姜、干姜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生姜、生姜汁:辛,温。归肺、脾、胃经。

生姜皮:辛、凉。归脾、肺经。

◆共同点:

◇来源同一植物:姜科 姜 根茎

◇干姜、生姜:温中散寒:脾胃寒证

◆不同点:

◇干姜:干品,冬季采挖。

辛散性弱,燥热性强,偏治里寒

温暖中焦主药

●回阳通脉:亡阳证

●温肺化饮:寒饮喘咳

◇生姜:鲜品,多秋季采挖。辛温发散力强,偏治表寒

●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温胃止呕:胃寒呕吐

●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解毒:解半夏、天南星、鱼蟹毒

◇生姜汁:生姜捣汁。似生姜而辛散力强,偏化痰止呕

◇生姜皮:生姜外皮。辛、凉。

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丁香

丁香: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温中降逆:胃寒呕逆要药

◆散寒止痛:脘腹冷痛

◆温肾助阳:肾阳不足,阳痿、宫冷

◆注:畏郁金

◆附:母丁香(鸡舌香):力缓

桂枝、肉桂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共同点:

◇来源同一植物:樟科 肉桂

◇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寒凝血滞痛证

◆不同点:

◇肉桂:长温里寒:腹痛,寒疝,阴疽

●补火助阳,命门火衰要药:肾阳不足

●引火归源:下元虚衰、虚阳上浮

●鼓舞气血生长:久病体虚气血不足

●注:畏赤石脂

◇桂枝:长散表寒:表寒证

●助阳化气:痰饮、蓄水证

附子、肉桂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共同点:

◇补火助阳:阳虚证

◇散寒止痛:里寒证

◇注:孕妇不宜

◆不同点:

◇肉桂:力缓,温补肾命为主

●温通经脉:○寒凝血滞痛证 ○阴疽

●引火归源:虚阳上浮

●鼓舞气血生长

◇附子:力强,温补脾肾为主●回阳救逆:亡阳证

吴茱萸、小茴香

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肝、脾、胃、肾

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共同点:

◇散寒止痛:●寒滞肝脉痛证●胃寒腹痛

◆不同点:

◇吴茱萸:兼疏肝郁,肝寒气滞诸痛主药

○厥阴头痛

○寒湿脚气,或上冲入腹

●降逆止呕:

○胃寒呕吐

○肝胃不和呕吐

●助阳止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小茴香:长理气和中:中焦虚寒气滞

●附:八角茴香:药力较缓,多作食用

干姜、高良姜

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共同点:◇散寒止痛:脾胃寒证,虚、实均可

◆不同点:

◇高良姜:长散胃寒,善治胃寒冷痛、呕吐

●附:红豆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干姜:长暖脾阳,偏治脾寒腹痛泄泻

●回阳通脉:亡阳证

●温肺化饮:寒饮咳喘

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

胡椒:辛,热。归胃、大肠经。 花椒:辛、温。归脾、胃、肾经。

荜茇:辛,热。归胃、大肠经。 荜澄茄: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共同点:

◇温中散寒止痛:脾胃寒证

◆不同点:

◇胡椒:●下气消痰:癫痫证

◇花椒:

●杀虫止痒:

○虫积腹痛、蛲虫肛周瘙痒 ○湿疹瘙痒、阴痒

●附:椒目:利水消肿、降气平喘

◇荜茇:兼降胃气

◇荜澄茄:兼行气:寒疝腹痛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提醒
  • 距离2022年考试还有

    2021年考试时间:6月10日

  • 报名时间2022年1月6日-21日24时
  • 准考证打印一般于考前20天开始打印
  • 考试时间2022年6月开始(技能)
  • 成绩查询综合笔试在考后2个月公布
  • 证书注册拿成绩单和资格证后可注册
最近直播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