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复习要点(14)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10-14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复习要点(14)
第四节 唾液腺瘤样病变
一、唾液腺粘液囊肿
[病因病理]
可分为:1、外渗性粘液囊肿 80% 2、潴留性粘液囊肿
[临床表现]
1、粘液囊肿 最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
好发于下唇、舌尖腹侧。
2、舌下腺囊肿
(1)单纯型
(2)口外型
(3)哑铃型
[诊断及鉴别诊断]
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口底皮样囊肿
2、颌下区囊性水瘤
[治疗]
1、粘液囊肿 手术切除或囊内注射药物
2、舌下腺囊肿 手术摘除舌下腺
二、腮腺囊肿
分为:潴留性囊肿和先天性囊肿两类,前者少见。
[临床表现及诊断]
潴留性囊肿:
先天性囊肿:分为皮样囊肿和鳃裂囊肿两类。
[治疗]
手术切除
三、唾液腺良性肥大
是一种退行性改变,是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再发性、无痛性肿大的疾病。
[病因病理]
1、确切病因不明,可能病因有:
(1)内分泌紊乱
(2)营养不良
(3)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2、组织病理:腺泡增大,细胞肿胀,胞浆内可见PAS阳性酶原颗粒。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发生于腮腺,多为双侧,多见于中老年。无痛性反复肿胀,弥漫性,无炎症表现,
无明显口干。
[诊断及鉴别诊断]
造影显示:形态正常,但体积增大,排空稍迟缓。
与肿瘤及舍格伦综合症的鉴别。
[治疗]
无特殊治疗。有诱因者,控制可能的诱发因素。
第五节 唾液腺肿瘤
一、诊治原则
肿瘤是唾液腺常见疾病,绝大多数系上皮性,少数来自间叶组织。
[发病情况]
国内统计:
好发部位:腮腺约80%,颌下腺10%,舌下腺1%,小涎腺9%。良恶性比例:不同组织类型肿瘤:多原发性肿瘤时有所见: 性别差异:
[临床表现]
1、不同部位的唾液腺肿瘤有共同的临床特点。
良性唾液腺肿瘤:多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
恶性唾液腺肿瘤:多生长快伴疼痛,基底浸润,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侵犯神经时出现功能障碍;低度恶性者,易与良性相混淆。
2、不同部位的唾液腺肿瘤又有其各自的
临床特点。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涎腺、磨牙后区及舌腺肿瘤。
[诊 断]
1、临床诊断
2、影像学检查
包括B超、CT、99mTc核素显像-沃辛瘤、 MRI等
3、细针吸取活检 采用外径0.6mm针头吸取少量组织,涂片作细胞学检查,可定性。
4、组织病理诊断及分类
据生物学特性可将唾液腺癌分为:(1)高度恶性(2)低度恶性(3)中度恶性
WHO唾液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治 疗]
1、以手术为主,多为临界瘤,手术应彻底。
(1)腮腺肿瘤(2)颌下腺肿瘤……
2、有些病例,术后应配合放、化疗。
[预 后] 近期、3年、5年、10年及15年生存率
二、多形性腺瘤-最常见
[病因病理]
组织学构成; 易于复发的原因
[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小涎腺:腭部》磨牙后区
2、任何年龄,30-50多见,女性》男性
3、临床特征
4、恶变症状
[治 疗]
手术治疗原则
三、沃辛瘤(腺淋巴瘤)
[组织学发生]
[临床特点]
1、男女比例6:1
2、好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
3、多有吸烟史
4、可有消长史
5、绝大多数位于腮腺下极
6、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较软
7、常多发
8、肿瘤呈紫褐色,剖面可见囊腔,易误诊为结核或囊肿
9、99mTc核素显像呈“热”结节
[治 疗]
手术切除,多采用区域性切除
四、粘液表皮样癌
为唾液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
分类:(1)高分化(2)低分化
[临床表现]
1、女性多于男性,腮腺>腭部>颌下腺>磨牙后腺
2、高分化者……
低分化者……
[治 疗]
手术治疗为主,根据病理分级决定治疗方案。
高分化者:
低分化者:+术后化疗,考虑选择性颈清扫术
五、腺样囊性癌(圆柱瘤)
组织学上分为:腺样/管状型(分化好)和实质型
(分化差)
好发部位:腭部及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临床病理特点与相应的处理措施:
1、易沿神经扩散
2、浸润性极强
3、易于侵入血管,造成远处转移
4、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
5、肿瘤细胞可沿骨髓腔浸润
6、单纯放疗不能根治,可用作术后配合治疗
7、有远处转移者,亦应积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