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4答案及解析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6-19

简答题

2019上半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4答案及解析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

24.材料:

四(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清。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

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顾老师,您这话欠妥。这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他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2)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25. 材料:

王老师出示问题:每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1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 16x3-48 (元), 48÷4=12 (元), 16-12=4 (元)。

(2) 16x3=48 (元), 16x4=64 (元), 64-48=16 (元), 16÷4=4 (元)。

王老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老师, 我的方法是16÷4=4 (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

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吗?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每棵树便宜多少元。”...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10分)

(2)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10分)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有疑问、当地政策不了解,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点击查看答案24.【参考答案】 第一问: 教师与家长的冲突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材料中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观念和行动的偏差,使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信任危机。教师总是以这种专业人士的姿态出现,凌驾在家长之上,那么在沟通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描述学生表现的好坏。材料中,教师以专业人士的态度来指责小明的问题出现在父亲身上,而家长则将教育的责任全部都归结到学校和老师身上,说明二者存在信任危机。 (2)沟通技巧的缺乏,使沟通无实效。教师跟家长沟通时,偏重指责、命令,很少运用引导、激励的方法;有些教师不能巧用非语言的如声音、表情、体态等传递信息的方法。材料中,老师引用“养不教,父之过”这种指责的言语,势必会引起家长的不满。 (3)沟通过程缺乏计划性,错失沟通时机。教师应该在沟通渠道方面起主导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沟通计划,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和家长关心的问题,到达早发现、早解决。材料中,小明的成绩出现了严重下滑,已经造成了不良后果,在老师和家长沟通时出现了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如果能做好计划性沟通,双方达成对问题的一致看法,也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优势互补,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合作,不仅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第二问: 家访是班级管理者与家长交流的十分重要的方式,也是班级教育力量协调的好方法,是班主任与学生个别家庭进行交流,以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家访注意事项: (1)不以告状为目的 家访的目的是与家长交流信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最好的家庭和班级合作的条件,而不是“告状”。材料中,顾老师带着指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2)要保持诚恳态度 班主任态度要诚恳,尊重学生和家长。在家长和学生面前,班主任的地位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种服务者的态度,因此家访中应态度谦和诚恳。材料中,顾老师凌驾于父亲之上,是欠妥的。 (3)要承担责任 家访不是简单告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而是要与家长一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因此班主任要承担责任,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帮助。材料中家长和顾老师都推卸责任,缺乏责任意识。 (4)要守时、守信 要建立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家长充分信任班主任。守时守信是基本的要求,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材料中,家长和老师已经出现了信任危机。 25.【参考答案】 (1)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材料中王老师面对学生不同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组织同学共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解决困惑,遵循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材料中,王老师给学生讲授数学题时,联系生活中买树苗的事例,便于学生解决除法的运算。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此外,王老师在解决学生困惑时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王老师并没有以自己讲授的方式教会学生解决困惑,而是采用学生自己探讨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替代了传统的知识传授。这些做法均值得我们学习。 (2)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有以下要求: ①合理选择。学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都能成为教学所用,教师要认真地加以选择。 ②学生自愿。教师在利用学生个体资源时一定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因为有的可能涉及到学生的隐私。 ③利用适度。在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教师不可以没有限度地拿到课堂上来。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④创设机会。无限的教学资源就潜藏在学生的整体构成中,有待教师的开发与激活。 ⑤因地制宜。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⑥及时调控。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获得的信息、经验与教学内容进行相互联系,及时作出调控,帮助学生整理与归纳。 ⑦了解学生。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就要切实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⑧尊重学生。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需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