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一(4)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8-25

简答题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一(4)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有疑问、当地政策不了解,点击立即报考咨询》》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诗经》两首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9.选择两首诗中的一首,写出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300字。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课文《采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课文《采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19.【参考答案】 示例(1)《氓》赏析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哀的抒情诗,诗中女主人公以沉痛的语调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感人心弦,催人泪下。全诗六章,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前两章用赋的方法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乃至结婚的过程。三、四两章以抒情为主,皆以桑树起兴,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年长色衰,同时也写出了氓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遗弃前后的处境。 本诗通过女主人公的婚姻不幸遭遇,抨击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同时又赞颂了古代劳动妇女勤劳善良的美德及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精神,揭示出她们不甘受辱的觉醒意识,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极具典型意义,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示例(2)《采薇》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忠君报国、出门在外的征人的哀怨凄苦、近乡情怯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杨柳依依的明媚春天,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纷纷的刺骨冬日。回想一年当中,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本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对比描写中使主人公形象更加凸出,后人誉为此句是三百篇中最动人的诗句。 20.【答案示例】 知识与能力:① 积累字词,掌握《诗经》的基础知识。②了解《诗经·采薇》的思想内容及重章叠唱等艺术特色。③增强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小组合作探究,积累相关字词,理清课文大意。②通过反复诵读,感知课文,调动审美经验的积累,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 了解诗歌中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经历。②通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对诗词教学的要求、本文内容与特点和高中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确立了以上三维目标。具体如下: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鉴赏词主要通过抓意象,掌握意境,体味作者情感。教授这两首词时,可抓住其同为抒写愁思的特点,注重朗读和鉴赏两者的结合,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品读当中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②本文内容: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③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篇,对《诗经》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诗经》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甚至和常见的文言文都相去甚远,所以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时重背诵轻理解,学生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较浅且片面,因此教师要尽力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让他们透过语言理解深刻而细腻的情感。 21.【教学步骤】 一、诗词导入新课 二、介绍《诗经》知识 (教学形式:多媒体出示,教师介绍) 三、检查预习(形式:学生自学检测,小组讨论,朗读指导) 1.翻译课文 2.齐读课文,注意重音和节奏。 四、整体感知 1.概括本诗内容:(教学形式:师生问答法) 2.理清思路(多媒体展示) 采薇思归──疆场思归──归家之哀 五、赏析课文 1.研读第一部分:(教学形式:师生问答,朗读法、以读促悟) (1)作者怎样写征夫渴望回家的? 明确:通过时间推移来表现他内心的渴望。 (2)怎样看出时间推移?从文本中找。 明确:开头两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绽放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3)你能描绘出士兵采薇的画面吗? 明确:是啊!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这里用比兴的手法,说明时光的流逝,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回家呢?思家之情随时间的流逝一步步加深。 (4)体会重章叠句的手法及作用: 提问: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5)三读,体会音乐美和战士的情感。 分组比读,用低缓的语调,体会焦急忧伤的情感,看哪一组情感把握得好。 2.研读第二部分:(教学形式:师生问答,以读促悟、小组讨论) (1)提问:作者除了上文写征夫思归外,第四、五章还写了什么? 明确: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 (2)提问:描写边境生活的内容有哪些?写了哪些细节?体现什么感情? 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盛开的棠棣花,给血与火交织的战场平添了一份优美,一缕柔情,折射出士兵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情怀。就像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豪迈的吟唱:“战地黄花分外香”。 (3)你还读出了什么? 明确:将帅们驾着车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了艰难的征途。他们南征北战,一个月要转移多次,不敢安居,他们时刻警戒不敢松懈,因为他们面临十分凶恶的敌人。 (4)提问:戍卒把怨愤归结于周王室了吗? 明确:没有。他们虽有怨愤之情,当面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时,他们能够以民族利益为重。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热爱祖国、厌恶战争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提问:这样看来,字面上并没有写思归是不是离题了呢?(小组讨论) 明确:当战士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挣扎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乱箭的时候,当他们日夜不得安歇的时候,怎能不加倍向往安宁和平的生活呢?边疆生活的艰辛,恰恰衬托了征夫们的思家和渴望和平生活的情感。 (5)四读,齐声读出高昂的爱国情感。 3.研读第三部分:(教学形式:师生问答,启发教学) (1)提问:是啊,在疆场奔波的日子的确让人度日如年呀!那么,他回到家乡了吗?心情如何? 明确:回到了。 提问:战士的心情是不是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狂喜? 明确:不是,而是很哀伤。 (2)提问:作者如何表现这种哀伤的?有直接描述的句子吗?从文本中找。 提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提问:除此之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表现此时的心情?有一句被东晋谢玄称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作者还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六、品味重点语句(教学形式:师生问答、讲授法、启发教学) 最后一节是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历来为人称颂的诗句,几千年来激荡着读者的心,清人王夫之这样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你是如何理解的?(鉴赏、评价) 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 教师总结评价: ①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 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③“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④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 ⑤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七、理清全文情感变化的思路(教学形式:师生共同总结) 忧伤焦急──慷慨雄壮──痛苦悲伤(投影) 八、课堂小结(教师总结) 有人说:诗歌是心灵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诗人用心灵浇灌它,“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读《采薇》,我们被那浓浓的乡愁深深地打动了。其实,乡思情结有丰富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每个人都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入自己血脉的故土亲情,故土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的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台湾作家余光中说:“烧我成灰,我的汉唐魂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可见,乡愁是离家在外的游子们美好而深情的恋歌。 九、布置作业 (1)比较阅读余光中《乡愁》。 (2)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愁的作品与同学们共同欣赏。 十、板书设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 《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中国教育在线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题总汇等相关资讯。
我的题库在线题库
近期直播
联系方式

预报名

咨询

课程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