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知识点(二)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8-17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知识点(二) 

31.风邪: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最易导致“行痹”的邪气;具有“轻扬开泄”特点;为百病之长;易袭阳位的邪气。

32.六淫邪气中,有收缩牵引之意的是寒邪。

33.暑邪:六淫之中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易于扰动心神,出现心烦闷乱等症;多夹湿。

2021年执业医师考试预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34.湿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最易导致“着痹”的邪气;易袭阴位的邪气;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六淫邪气中,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邪气。

35.寒邪:阴邪,易伤阳气;“阴盛则阳病”;易导致疼痛的外邪;“寒痹”或“痛痹”;可致气机收敛,腠理、筋脉挛急收缩。

36.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易伤肺。

37.火(热)邪: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易致疮痈。

38.疠气与六淫邪气的主要区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

39.七情致病最 先伤及的脏是心;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脏腑是心、肝、脾。

40.“大实有羸状”是真实假虚;“至虚有盛候”是真虚假实。

41.阴盛格阳——真寒假热;阳盛格阴——真热假寒。

4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阴虚则热的虚热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阳虚则寒的虚寒证。

4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阳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阴病治阳”。

44.中医诊断的三大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45.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表现于目光。

46.狂躁不安多由痰火扰乱心神所致。

47.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白色主虚证(包括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黄色主虚证、湿证;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和惊风;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

48.形瘦食多:中焦有火;形瘦食少:中气虚弱。

49.发颐多为阳明热毒上攻所致。

50.目赤肿痛多属实热证;睑缘赤烂为脾有湿热;针眼多因风热邪毒或脾胃蕴热上攻于目;睡后胞睑未闭而睛珠外露多属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胞睑失养所致;双睑下垂者,多为先天不足、脾肾亏虚;单睑下垂者,多见于外伤所致。

51.小儿口角流涎多属脾虚湿盛;口角掣动不止是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口唇赤肿而干多为热极;口唇樱桃红色多为煤气中毒;唇边生疮,红肿疼痛为心脾积热;口唇糜烂多为脾胃积热上蒸。

52.小儿指纹显于风关是邪气入络,邪浅病轻;小儿指纹达于气关是邪气入经,邪深病重;小儿指纹达于命关是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53.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舌边有点刺,多为肝胆火盛;舌中生点剌,多为胃肠热盛。

54.舌淡红而有齿痕,多属脾虚或气虚。舌红肿胀而有齿痕,多属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55.金实不鸣新病属实证;金破不鸣久病属虚证。

56.日晡潮热又称“阳明潮热”见于阳明腑实证;骨蒸潮热多属于阴虚火旺。湿温潮热为湿郁热蒸之象。

57.前额部连眉棱骨痛,属阳明经头痛;侧头部痛,痛在两侧太阳穴附近为甚者,属少阳经头痛;后头部连项痛,属太阳经头痛;巅顶痛属厥阴经头痛;全头重痛多为太阴经头痛;脑中痛,或牵及于齿多属少阴经头痛。

58.主里证的脉象是沉脉;阳明经证多见洪数脉;食积化热多见滑数脉。

59.寒热往来者属半表半里证;实热证可见汗出蒸蒸;阴虚证可见睡时汗出。

60.诊断脏腑病变的常用腧穴中:肺病多用中府、肺俞、太渊。脾病多用章门、太白、脾俞;胆病多用日月、胆俞。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提醒
  • 距离2022年考试还有

    2021年考试时间:6月10日

  • 报名时间2022年1月6日-21日24时
  • 准考证打印一般于考前20天开始打印
  • 考试时间2022年6月开始(技能)
  • 成绩查询综合笔试在考后2个月公布
  • 证书注册拿成绩单和资格证后可注册
最近直播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