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知识点(五)
报名入口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08-17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知识点(五)
121.息肉痔:风伤肠络证方药为槐角丸加减;气滞血瘀证方药为少腹逐瘀汤加减;脾气亏虚证方药为参苓白术散加减。
122.精浊气滞血瘀证方药为前列腺汤加减。
123.精癃中医治疗应以通为用,温肾益气、活血利尿是其基本的治疗法则。
124.患肢疼痛、肿胀、皮色红紫,活动后则甚,小腿部挤压刺痛,或见条索状物,按之柔韧或似弓弦;舌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沉涩治法为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125.内痔好发于截石位为3、7、11点处。内痔分期:Ⅰ期: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Ⅱ期:痔核较大,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Ⅲ期:痔核更大,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甚者行走、咳嗽、喷嚏、站立时痔核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或平卧、热敷后才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出血。Ⅳ期:痔核脱出,不能及时回纳,嵌顿于外,因充血、水肿和血栓形成,以致肿痛、糜烂和坏死,即嵌顿性内痔。
126.绝经前后,心烦失眠,心悸易惊,甚至情志失常,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头晕健忘,腰酸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是滋阴补血,养心安神。方药为天王补心丹。
127.月经先期肝郁血热证治法为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128.月经过多气虚证治法为补气摄血固冲;代表方举元煎或安冲汤。
129.经期延长血瘀证主方为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130.痛经气血虚弱证治法为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代表方圣愈汤。
131.经行身痛血瘀证主方为趁痛散。
132.经行情志异常痰火上扰证治法为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代表方生铁落饮加郁金、川连。
133.不孕症:肾气虚证治法为补肾益气,温养冲任;代表方毓麟珠。肾阳虚证治法为温肾暖宫,调补冲任;代表方温胞饮或右归丸。肾阴虚证治法为滋肾养血,调补冲任;代表方养精种玉汤。
134.产后腹痛:气血两虚证主方为肠宁汤或内补当归建中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瘀滯子宫证主方为生化汤加益母草或散结定痛汤或补血定痛汤。
135.小儿体重公式:(出生时约为3kg,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
7~12个月:体重(kg)=6+0.25×月龄;
2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
136.2岁~12岁小儿身高公式:身高(cm)=75+7×年龄。
137.乳蛾属西医学“扁桃体炎”范畴。
138.小儿5岁,反复外感,咽微红,口臭,口舌易生疮,汗多而黏,夜寐欠安,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胃实热证,治则清泻肺胃。代表方剂是凉膈散。
139.儿科新增疾病:
腹痛腹部中寒证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养脏汤
乳食积滞证消食导滞,行气止痛香砂平胃散
胃肠结热证通腑泄热,行气止痛大承气汤
脾胃虚寒证温中理脾,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合理中丸
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少腹逐瘀汤
便秘食积便秘证消积导滞通便枳实导滞丸
燥热便秘证清热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气滞便秘证理气导滞通便六磨汤
气虚便秘证益气润肠通便黄芪汤
血虚便秘证养血润肠通便润肠丸
140.脱汗:发生于病情危笃之时,出现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伴有肢冷、脉微、呼吸微弱,甚至神志不清等。战汗:在恶寒发热时全身战栗,随之汗出淋漓,或但热不寒,或汗出身凉,常出现在热病病程中。黄汗:汗色发黄,染衣着色如黄柏色,多见于黄疸及湿热内盛者。
141.麻疹、奶麻、风痧、药疹鉴别
病名潜伏期初期症状出疹与发热关系特殊体征皮疹特点周围血象
麻疹6~12天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麻疹黏膜斑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四肢,3天左右出齐。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奶麻7~17天突然升高,一般情况好发热3~4天出疹,热退疹出无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疹出后1~2天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风痧5~25天发热,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1~2天出疹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玫瑰色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丹痧1~7天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出疹时热高环口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大片脱皮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药疹 原发病症状无发热,有用药史 皮疹与用药有关,常反复出现,痒感明显,摩擦及受压部位多。皮疹呈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
142.治疗小儿多动症主要取督脉及手少阴、手厥阴经穴为主。
143.三阴交:双向调理经期,月经不调。
144.丰隆、中脘:化痰要穴。
145.劳宫:治疗血压骤升。
146.内关:防治心绞痛、调节心律。
147.具有催乳功用的穴位是少泽。
148.常用于治疗水湿病证的腧穴是阴陵泉。
149.鼻鼽主穴:迎香、印堂、风池、合谷、足三里;配穴:肺气虚寒,配肺俞、气海;脾气虚弱,配脾俞、气海、胃俞;肾阳亏虚,配肾俞、命门。
150.至阴:矫正孕妇胎位不正、滞产。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知识点(六)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知识点(五)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知识点(四)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知识点(三)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知识点(二)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知识点(一)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病毒性肝炎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流行性感冒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腹痛的针灸治疗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高热的针灸治疗方法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肠痈的辨证论治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论...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尿石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附睾结核的中医辨证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心肾不交证与心脾气血...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肝火犯肺、肝胃不和及...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心肾阳虚证与脾肾阳虚...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百病从寒起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常用方剂歌诀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进行望诊的方法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闻诊如何进行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如何进行问诊
- 08-17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如何以局部症状进行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