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3节)

报名入口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11-30

2021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3节)

第三节利 润

一、利润的构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未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为综合收益总额。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与利润相关的计算公式主要如下: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研发费用是指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化支出以及计入管理费用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摊销。

其他收益主要是指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除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以外的政府补助。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信用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的各项金融工具减值准备所形成的预期信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有关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资产处置收益(-损失)反映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子公司和业务除外)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还包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三)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二、营业外收支

(一)营业外收入

1.营业外收人核算的内容。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确认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收益、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2.营业外收入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营业外收入的取得及结转情况。

(二)营业外支出

1.营业外支出的核算内容。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等。

2.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及结转情况。

三、所得税费用

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其中,当期所得税是指当期应交所得税。

(一)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人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5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二)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其中,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企业应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其结转情况。

四、本年利润

(一)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

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

1.表结法。

表结法下,各损益类科目每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2.账结法。

账结法下,每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

(二)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会计期末,企业应将“主营业务收人”“其他业务收入”“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科目的余额分别转人“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企业还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净收。益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净损失转人“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当年发生的净亏损。

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人“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本年利润”为贷方余额,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借方余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进入初级会计报名入口

想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初级会计资格证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以及报考条件、相关知识,敬请关注中国教育在线初级会计师资格证频道!

202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提醒
  • 距离2022年考试还有

    2022年考试时间:预计5月中旬

  • 报名时间1月5日-1月24日
  • 准考证打印考前半月(各省不同)
  • 考试时间预计5月中旬
  • 成绩查询考后半个月
  • 证书领取成绩公布后2个月
最近直播
  • 免费【初级会计师】 应付及预收款项(一)

    张老师05月26日09:18

    500人听课

    直播回看
联系方式